前几天,我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去年我包扶村里的一个贫困户老张。当时的老张不仅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困难户,而且是村干部眼中的不稳定对象和“刺儿头”。而此刻坐在我面前的老张,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利索,透出那么一股子精气神,完全没有了昔日颓废的样子。
老张的变化,源于去年的“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在我的帮助和支持下,他种起了大棚蔬菜,摘掉了穷帽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去年刚到联系村的时候,村干部就告诉我,村里有个姓张的困难户,很是难缠,劝我遇到时不要理他,免得惹麻烦。那天,在村委会开完会我刚要出门,就遇到了老张。我没有拒之千里,而是返回身把他让进屋里,倒了杯水递过去,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从傍晚一直谈到深夜,我对老张的情况基本上有了一个了解:家里地少,劳动力就他和妻子两个,没什么技术,还有一个儿子正在读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以前,乡上村里也没少帮过他,但都是给点钱给点东西看望一下,过后还是老样子,根本解决不了脱贫致富问题,他也想早点富起来挺直腰板做人,无奈生活所迫,索性破罐子破摔。
听了老张的情况,我陷入了深思。干群关系出了问题,根子往往在干部身上。没有一个农民是真正想闹事、想和政府作对的。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对他们不够关心。
接下来,我多方联系,为老张所在的村联系到了利用贴息贷款连片发展高效蔬菜大棚的致富项目,包括老张在内的许多村民搞起了大棚菜。选址、基建、支架、覆膜、购种……大棚一天天绿起来了,闲汉老张也成了大忙人,成天钻在大棚里鼓捣,还经常被村民请去做技术指导,每次在村里碰到我,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
棚里头茬菜上市的第二天,老张找到我,非要拉我去家里吃饭。在他家的炕头上,年过半百的他流下了眼泪:“我从前总看干部不顺眼,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共产党的干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亲人哪!”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群众工作,不光是个人资历、知识素质、工作技巧的问题,而是感情、路线、事业观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下真功夫、用真办法,从点滴小事做起,从一家一户做起,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你对他敷衍了事还是满腔热忱,他心里明明白白,你用什么感情去对待群众,群众就会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回应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