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整风三叹(2)

叶小文:整风三叹(2)

“四风”越远,群众越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我的故乡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省份。记得家乡人常说,“我们贵州人穷志不穷,后来要居上”,阔别几十年,故乡上得如何?虽然父老乡亲们一直在顽强拼搏,贵州已不断加快追赶步伐,近年来,几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可喜可贺,但扶贫攻坚任务仍极为艰巨。贵州要上,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后来居上”先要上到“同步小康”。正如省委书记赵克志说,现阶段在贵州“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就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看到《人民日报》7月2日头版头条报道——“贵州‘大领导’,当上‘小村官’”!

我在贵州长大,深知那里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村村寨寨有多穷,省里的干部要真正沉到村寨去当“小村官”扶贫攻坚,有多难。可这回,干部驻村,应该是实实在在。

一是决心大。省委强调,开展干部驻村活动,就是要让干部更加接地气,重心下移惠及基层,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二是有韧劲。持续3年,一年一个主题,一年比一年深入;三是广覆盖。贵州全省17672个村寨,每年集中力量帮扶6000个。要求所有省级干部都有帮扶联系点,省直部门一对一帮扶全省88个县,千余名处长一对一联系全省1446个乡镇;四是带头干。省委书记、省长都带头当“驻村干部”;五是扎根深。不仅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力争心相连,语相通。

贵州找到了攻坚克难的办法——沉下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干部在群众工作中接了地气,工作在深入群众中有了长进。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扶贫”就有望扶上去,“攻坚”就可能攻下来,“后来”也能够“同步小康”。

这点平凡的“故乡事”,揭示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

联系群众,何以“密切”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不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也能“我自岿然不动”,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重要的优良作风,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最基本的依靠。

那么,密切联系群众,何以真正作到“密切”?

前不久,在纪念王恩茂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大家回忆起王恩茂在新疆工作时的点滴往事。

——解放初期,中央派王恩茂到新疆工作。一到新疆,他就下决心学习维语。长期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又已年届40岁的一员战将,要坐下来再学另一种语言,其困难可以想象。但王恩茂认为,要和新疆人民打交道,要为新疆群众办实事,要把民族工作做到家,语言再难,也要从头学。

——“文革”期间,王恩茂被降级安排到安徽工作,两位素不相识的维族老人,千里迢迢跑到安徽去看望他。“文革”结束后,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向中央建议,希望王恩茂能够再回新疆主持工作。政声人去后。王恩茂心中始终装着新疆各族群众,新疆各族群众也始终想念他、信任他。

——“文革”后,王恩茂再回新疆主政。他用一个月时间,6个人两部车,跑了南疆很多县,深入基层,深入农牧民家,直接跟群众接触。那时他已近70岁高龄,一个老红军、老革命、老干部,长时间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基层第一线。

——王恩茂的父亲是江西的老赤卫队员,儿子接父亲到新疆养病。病重了,叶落归根,老人想回江西,王恩茂劝老人百年后就安葬在新疆吧,自己将来也要安葬在新疆,和老人在一起。儿子、孙子也要在新疆工作,一家四代人,都要留在新疆。

往事如烟,点点滴滴,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老一辈革命家对群众就是这样一往情深,对党的事业就是这样鞠躬尽瘁,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和使边疆富裕起来的大业,就是这样魂牵梦绕。

联系群众,何为“密切”?是心心相印,是世代相交,是水乳相融,是血肉相连。

联系群众,何以“密切”?4件往事,形象生动地昭示后人,必须要有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热忱。老一辈革命家都有这种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精神,共同的热忱。这是我们今天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的同时,应该永远继承、不断发扬光大的传家宝。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服务在人民。记得那天参加座谈会的俞正声同志动情地说,“我一直在想,新疆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新疆各族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和使边疆富裕起来的热忱!新疆工作有很多困难,新疆工作也十分复杂,现在跟1950年代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但是离了这几条,我们很多困难会更加困难;有了这几条,我们就可以逐步地克服面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无往而不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