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探析(2)

核心提示:党的群众基础发生了多方面变化。一是代际更迭,群众对党的认同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市场经济导致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三是群众的人权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比改革开放前大为提高。四是群众对干部队伍的社会评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我们党在做群众工作中,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群众路线首要是一种价值观,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历史主体的地位来看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自发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斗争。共产党的责任就是给群众指方向,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在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个体的意见,转化为集中统一的意志,然后再分散到群众中贯彻下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比如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给群众一个平台、一个制度,让其主动地参与到决策中来。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这是共产党人在执政前做群众工作,达到炉火纯青的一项领导艺术。

毛泽东在讲处理和同盟者的关系时提出:第一,率领同盟者向敌人斗争,并不断地取得胜利。直到今天同样如此,你想一想,如果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走,他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老不提高,他对共产党还能有信心吗?!第二,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这与帕累托最优原理有着惊人的相似,讲的就是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同时给所有人以好处,至少不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然后再给其他人以好处,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直到今天,这一点依旧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我国改革中的国企改制,国企改制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没有国企改制就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但是国企改制的初期和中期,是在最低保障、失业保障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其中很多工人,2万块钱买断了20年的工龄,如果中间中断过,连这个都享受不了,这等于是一部分人的利益蒙受了损失。对此,在今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诸如低保、社会保障都建立了起来。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国初期和中期的国企改制,在相当程度上违背了毛泽东讲的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的思想,所以尽管是一项良好的改革,但是它的遗留问题还是非常的严重。

在正确认识群众中的不同利益要求,正确调节利益关系中,还要考虑,诸如:既反对脱离群众的冒险主义,也反对跟在群众后面的尾巴主义;重视照顾多数原则,坚持教育、引导原则,等等。

(四)以优良作风凝聚群众,党的作风、党的形象是党凝聚群众的软实力。

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外在态度和行为表现,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品格和风貌。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作风,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都曾感召了无数群众与党共同奋斗。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从高级领导到一般党员都十分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建国后,我们党也非常强调这个问题。1956年,邓小平在八大做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再三谈到这个问题,就是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特别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领导资格是通过为人民服务获得的。把群众生活和党的中心任务联系起来,这是毛泽东的首创。毛泽东在1930年讲到,中国革命战争就是农民战争,群众战争。现如今,我们要获得群众的认可,那么,对于上学问题,看病问题,修桥、修路等事关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都得解决。哪些地方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动员群众就相对容易些。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