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发展道路”

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发展道路”

摘要: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退居边缘,但并未完全沉寂,可以说十分活跃。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德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其中,中国发展道路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他们的观点未必正确,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他们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并留下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国发展道路;启示与问题

一、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这是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并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PDS)。1993年,新党纲将自身定位于“左翼社会主义党”,但党内右翼占主导地位。2007年,在德国左翼民社党(linkspartei.PDS)、劳动与社会正义选举联盟(WASG)联合召开第11届工会政策大会上,决定将两党合并为“左翼党”(DIEliNKEN)。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在意识形态和学术领域原有的支配地位。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甚至走向了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主义的道路。

然而,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未完全沉寂,甚至可以说还十分活跃:在德国,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关的组织机构、学术杂志、学术网站多达几十家,出版的论著也不少。例如,柏林MEGA2编辑出版资助协会、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MEGA编辑部、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与研究中心、(乌帕塔尔)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马克思协会、(法兰克福/M)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以及MEGA2系列、《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文献:新系列》、《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通讯》、《马克思恩格斯年鉴》、《马克思主义历史批评辞典》、《马克思主义杂志》、《社会主义》、《论据》、《马克主义创新杂志》、《阶级斗争问题:批判的社会科学杂志》、《批判理论杂志》、《西方的终结:社会研究新杂志》等。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德国学者立足于MEGA2,从文献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视角,对马克思文本、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批判、创新,并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阐释现实、预测未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

尽管德国学者跨学科、多层面、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一是马克思学家,如诺伊豪斯、福尔格拉夫、黑克尔、豪克等人,主要从事MEGA2编辑出版研究,编辑出版经典著作系列、《马克思恩格斯年鉴》、《马克思主义历史批评辞典》,主办“马克思-秋季学校”、设立“梁赞诺夫奖”。二是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如费彻尔、施泰格瓦尔德、霍尔茨、迈彻尔、比朔夫、泽普曼等人,试图捍卫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并站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解释社会现实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派,如胡弗施密特、德佩、莱比格尔、利贝拉姆等人,试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批判、创新,并用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发出了“德国左派马克思主义声音”。四是马克思主义重建派,如霍耐特、维尔默、奥菲等人,侧重于推进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但也试图借助马克思的思想资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悖谬。

尽管他们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全新的文本依据,即MEGA。20世纪60年代,苏共中央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共同编辑出版MEGA。1972年试编,1975-1990年出版36卷。1990年,MEGA2转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nternationaleMarx-Engels-Stiftung)组织编辑出版。1995年调整为114卷123册。从结构上看,MEGA2包括四部分,其中,Ⅰ:著作、文章、草稿,共32卷;Ⅱ:《资本论》及其准备稿,共15卷23册;Ⅲ:通信,共35卷;Ⅳ:摘录、笔记、旁注,共32卷。目前,已经出版58卷,29卷在编,27卷待编。MEGA2编辑原则是:文本完整、忠实原文、描述文本生成过程、详细注释。目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章、手稿、书信的完整的历史批判版进行纯科学的、不依赖于政治的研究。二是深刻的理论探索。德国学者不仅注重马克思著作的文献学考证,譬如,对“大纲”创作史、接受史和不同阐释版本的考证;而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及其现实意义的探讨,譬如,利润率下降与转型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与当代资本主义视角等;并注重马克思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研究,譬如,关于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学异同的讨论;此外,还讨论了在德国并不见长的女性主义问题,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解放、女性主义的关系。三是针对性的历史反思。2008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与逝世125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大纲”撰写150周年、“68-运动”40周年,为了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反思,德国学者组织了相关活动,譬如,“阅读《资本论》活动”,多次召开纪念“68-运动”的学术会议,将“1968-值得做的回忆”作为《马克思主义杂志》第6期主题;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著述,如《68或新市侩:为阐释意义而斗争》、《SDS与1959年以后的新左派》、《1968年与权威问题》等。四是强烈的现实关怀。对现实性问题的讨论是德国学者研究的主题。譬如,《马克思主义杂志》(双月刊)刊登了:“左派与民族”(第1期)、“工会-方针的校正?”(第2期)、作为阶级斗争空间的城市(第5期)等主题系列文章;《马克思主义创新杂志》(季刊):“21世纪的资本主义”(第73期)、新自由主义教育政策(第74期)、“第三世界的饥荒与粮食危机”(第76期)等主题系列文章。此外,许多著述都是关于现实性或与之相关的问题的研究。譬如,《“左翼党”说什么?》、《弱势群体:关于“穷人”历史与现状的文化科学调查》、《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积累模式》[1](S.8-14)等。五是广阔的国际视野。《马克思主义杂志》第3期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德、奥、美、法、印、阿根廷、乌克兰、南非等国的作者对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譬如,《在马克思那里和在今天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留下了什么?》、《对社会主义的反思》等。《马克思主义创新杂志》第75期主要讨论了“欧洲左翼政党”,不仅分析了意、法、奥、希、捷等国的左翼政党状况,而且介绍了南非左派、尼泊尔革命等情况。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