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阴云下的日美外交(2)

“纳粹”阴云下的日美外交(2)

美国觉得安倍内阁“不靠谱”

美国对麻生太郎的纳粹发言,公开反应显得相当激烈。“奥巴马政权愈发觉得安倍内阁不靠谱了。”日本《要素》月刊总编阿部重夫说。

阿部重夫认为,安倍在选举时过度强调与中国对峙,反复宣称美国会帮助日本保卫钓鱼岛,“这让奥巴马政权觉得安倍外交做得太过分,奥巴马本人对安倍是否还算个政治家,已经很难看清楚了。”

这种不信任,绝非现在麻生副首相公开希望学习纳粹而突然爆发出来。

安倍内阁6年前在慰安妇问题上有过一些发言。那时美国舆论认为安倍在这个问题上有三重罪,即“说谎”、“轻视人权”、“历史修正主义”,安倍为此作出过解释。

6年前,时任首相的安倍晋三,特意使用内阁机密费,请美国《新闻周刊》采访自己。那次他说,“同样是人,我非常同情(慰安妇),作为首相我觉得非常对不起,我们是有责任的。”当时美方觉得安倍已经表明了“道歉”,所以接纳了他的访美要求。没想到,现在安倍首相已经把向慰安妇道歉一事忘得干干净净了。

阿部重夫说:“安倍首相现在的这种做法,让美国非常难堪。今年2月安倍访美,对方仅给了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后来算是因为朝鲜核试验,加了45分钟的午餐。两国没有记者招待会,而且奥巴马也没打算和安倍握手,在日本摄影记者要求下,奥巴马才和安倍轻轻地握了一下手。”

在他看来,奥巴马当时“对安倍的态度几乎近于轻蔑”。

安倍首相的慰安妇问题还没有解决,麻生副首相的向纳粹学习的发言又轰然登场,美国也有点搞不清楚安倍内阁到底要做什么。

美日的不同立场

钓鱼岛之争,美国卷入其中。日美军事同盟要求美国负责日本的国土安全,但日本要挑起争端,该如何处置,美国并不愿意公开被绑在安倍号战车上。

负责采访美国军事部门的一位日本记者,发现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了一个变化:在美国看来,钓鱼岛不是“岛”屿,而是一块“岩”石。“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认为如果是岛屿,这属于美日安保条约中第五条的范畴,但如果认为不是岛屿,而是一块岩石的话,美国是否为了一块岩石而出动兵力,还得看具体的情况。”日本记者说。

尽管“岛”“岩”并没有成为美国最主流的说法,但美国方面用词上的微妙变化,敏感的日本记者观察得很仔细。

“美国对日本借用美国回归亚洲,趁势组织封锁中国的包围圈一直忧心忡忡。”《要素》月刊在2013年8月号的封面文章中说。

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底组建后,首相安倍晋三、副首相麻生太郎加上外务大臣岸田文雄组成的最强势外交,主要以美国回归亚洲、封锁中国为主题,号称“自由与繁荣之弧”,又称“价值观外交”,构筑对中国的铁壁合围。

采访美军事部门的日本记者说,其实在美国看来,美日关系不顺畅,中日关系对立,日韩反目,该是“中国巧妙地借势构筑了对日包围圈”。

“安倍认为奥巴马2010年在澳大利亚发表的演说,明确了回归亚洲的意思,必定会在这里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但美国最近不谈回归,而强调再度平衡。美国对亚洲最关心的是政治与经济,军事比重相对较小。”《要素》杂志分析说。

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则意味着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今天的安倍外交,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如今的现实是,美国对安倍政权是否还能信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