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2)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2)

2、自下而上协调协同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的机制

在“一线工作法”活动中,区委建立了问题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居民区-街道-区三级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一是发挥居民区关口前移、化解矛盾的基础作用。牢固树立重心下移、夯实基础的理念,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集聚在基层。居民区党组织借势借力,在定点联系居委会活动中,通过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实地踏勘、沟通协调等方式,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通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居民区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得到了资源上的支撑、榜样上的示范和工作上的指导,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大量问题和矛盾在第一线得到就地化解。二是发挥条块党组织协调协同、互帮互助的作用。在安排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居委会的过程中,原则上同一单位的领导不安排在一个街道、镇,使领导干部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对于居民区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通过填写“一事一表”等形式上报,由街道、镇依托“一线工作法”平台进行协调协同,定期由局级领导干部牵头,召集所有定点联系的各部门领导“集体会诊”。同时还建立了条块互评制度,年底由街道、镇对职能部门在“一线工作法”中解决问题情况进行测评,形成条块党组织互帮互助、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三是发挥区级层面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对于需要区里协调解决的问题,由街道、镇梳理后上报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问题性质分发到有关职能部门,并督促各部门“定人定时定方案”解决,对综合性疑难问题则视情提交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解决,确保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

3、年度目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机制

通过“一线工作法”的实践,区委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党政部门各司其职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每月设计面上“规定动作”,调动领导干部开展“自选动作”的积极性;抓好各单位联络员的队伍建设,每月召开联络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发挥联络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居民区党组织最大限度地组织好群众参与定点联系活动,及时并广泛地收集了解群众的诉求,努力扩大宣传面、教育面和受益面,为“一线工作法”的有序开展、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定期分析。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一次统一汇总梳理群众通过各类渠道反映的问题,在将问题批转给有关部门办理、分发给定点联系领导掌握信息的同时,在汇总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定期形成情况报告,重点分析群众反映的多发性、普遍性、经常性问题,对于近期能够解决的,由“一线工作法”办公室协调各方力量,牵头推进解决;对体制机制上需要完善的,提供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不足、完善机制、促进工作,并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联系,作为“一线工作法”日常考评的依据。三是加强考核测评。年底对于各单位落实“一线工作法”情况,对领导干部在定点联系工作中的出勤情况、精神状态、为民服务意识、处理问题能力等情况,通过逐项量化方式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区委围绕“四个确保”要求,将“一线工作法”从“社区”向“企业”拓展,全区3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490家企业结对,定人定点定时对企业进行联系服务。主要畅通了“三个渠道”:一是畅通了及时听取企业诉求呼声的渠道。确定了每月第二周周四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日,开通了“1890企业服务网”及热线受理电话,统一制作下发了服务企业的联系卡。二是畅通了一口上下快速解决问题的渠道。由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口上下”协调处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1周内有答复,1个月内落实解决。三是畅通了宣传政策优化服务环境的渠道。针对很多企业反映对有关服务政策不了解、不清楚如何适用的问题,统一汇编下发了《杨浦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解读》,推动区域服务企业政策的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件,进一步拓展了“一线工作法”的内涵与外延。

三、成效与反响

“一线工作法”实施至今,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支持,已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利益”的“民心工程”。

1、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年多来,全区千余名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共与30多万人次的居委干部群众、企业人士面对面交流,共收到反映的各类问题7000余件,解决率达到90%以上。从2005年开始,全区领导干部每年大年初一都上门给群众拜年,殷行街道一位黄阿姨丈夫早逝,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艰难度日,街道、居委日常给了她很多关心,当得知年初一一早区领导还将上门慰问时,她激动万分,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缝制了五双保暖拖鞋,在送到领导手中时深情地说:“请领导暖暖脚,走好这条密切联系群众之路”。去年区委一位领导在居民区召开座谈会时,听到居委干部反映困难家庭一个多礼拜没吃上肉时心里难过不已,几天后自己拿出一笔钱送到居委会,关照这是给困难家庭的买肉钱,困难群众拿到钱后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眼前还不能解决一切困难,但他们一颗真诚为老百姓的心,使群众看到了天堂”。

2、促进了政府职能和作风的转变,推进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

各职能部门将“一线工作法”理念贯穿延伸至日常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把为民服务的重心放在基层,把各项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好事实事办在群众开口前:区市容局开展了“达标市容”活动,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为居家无卫生设备的低保困难家庭发放7000多张免费用厕卡,开通“市容热线”处理群众投诉2000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区教育局开展了“名师课堂”活动,20多位名教师通过网站、视频等载体,为初、高中生免费开设50多场辅导课,直接听课学生达4万余人次;区卫生局组织开展了“健康快车进社区”活动,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成了10个社区卫生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每2万居民就有1个卫生服务站,160多位名医专家每周轮流到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服务,居民群众高兴地说:“没想到不用花一分钱,在家门口就看到这么好的专家门诊!”

3、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

通过“一线工作法”的渠道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取得了更大的效益。近两年夏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汇总梳理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发现老式公房地区每到盛夏夜晚,空调的冷却水从各家外面的滴水管流下,让很多居民难以入眠,还不时引发一些邻里纠纷,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办公室报区委研究确定为“一线工作法”着力推进的重点问题,牵头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在各街镇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第二年夏季来临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终使46141户居民家庭切实受益。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拍手称赞:“旧区不闻滴答声,一夜酣睡到天明”。

4、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通过几年来“一线工作法”的实践,很多干部切实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位从高校调入区里工作的女干部,原来不熟悉社区情况,第一次参加定点联系活动看到汛期居民家中进水的情景感到十分震惊,切实增强了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几年下来她深有体会地说:“原来工作中看到只是简单的数字,现在看到数字背后是群众的疾苦,百姓的需求”。据对社区干部、群众进行的千人问卷调查显示,97.8%的居民认为“一线工作法”确实提高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96.7%的居民认为通过“一线工作法”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问题后,使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评价有所提高;据对105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96.2%的领导干部认为确实锻炼和提高了本人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效率,90.5%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在实施“一线工作法”过程中能主动反映群众诉求。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