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间,他带领干部群众筑路近2000公里,为96%的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逐步兑现上任伊始“让乡亲们走上不沾泥巴的路”的承诺。
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交通运输局局长王高乐。
王高乐(左二)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海心村实地检查正在施工的4.7公里水泥公路建设情况。
让村里人走上干爽路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土默川平原的土默特右旗。秋季的金黄点缀着广阔平原,千里沃野之上条条通村公路穿插其间,不时有满载玉米的农用车辆从公路上驶过。
看着这样的情景,55岁的王高乐说,他是踩着黄河边的红泥路长大的,“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咱村里的人也能走上干爽路。”
土右旗北倚大青山、南傍黄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内蒙古的农业大旗。然而,由于当地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通行路多为红泥路,当地人称这种路“晴天硬如刀、雨天粘似糕”,很多村因此面临“春天农资运不进,秋天粮食卖不出”的窘境。
为改善通行条件,土右旗于2001年成立了交通运输局,此前有着近20年乡镇工作经验的王高乐第二年被任命为首任局长。
回想起这件事,王高乐笑着说:“当时这个‘新’岗位无疑为我的‘筑路梦’催生了枝芽,让我走上了村村通公路的‘逐梦’旅程。”
然而,王高乐这个“白手起家”的首任局长面临的是个“烂摊子”。当时土右旗连一条通村水泥路都没有,全旗的柏油路只有126公里,不足总里程的6%。
要修路,必须有充裕的资金。为了筹集资金,王高乐确定了“以成绩求支持”的办事方式,他说:“我们自己必须先干出点名堂,用事实来获得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认可。”同时,他和班子成员还积极寻求通过市场筹资,大胆引入民间资本,先后以BOT、BT等方式成功引资20多亿元。
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王高乐带领干部群众拉开了村村通公路的“大会战”。从2003年至今,已累计建设村道186条、516公里,通村水泥路665公里,行政村通达率9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