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改(右)为村民发放村村通设备。
2013年8月18日,星期天,和硕县乃仁克乡艾勒斯特村党支部书记吉日改照例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巴特,把草料多备一些,别等到快入冬了才动手。”“阿力泰,快起来了,别睡懒觉,把小羊喂一下。”“艾仁杰,你的菜地要拔草呢。”“当村支书,可不就是大家庭的家长嘛,每一家都得放在心上,哪一家日子过得不好,我的心就放不下。”吉日改对笔者说。
吉日改,在蒙古语中是幸福的意思。16年间,他历任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心为牧民办实事,让牧民走上定居幸福路,用言行诠释“幸福”的含义。□文/图 通讯员 周海霞、黄永强
开辟财源的拓路人
吉日改是一个勇于尝试的拓路人。
本布图村年事已高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才层,回忆起16年前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的本布图村,村集体挂在账面上的陈年欠账高达50多万元……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年卫东找到吉日改说:“看好你这股子闯劲,好好干,把你名字中的幸福带给全村百姓。”从此,吉日改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并当选村委会主任,这一干就是16年。
吉日改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发现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饲草料基地。经过协商,大家一面动员村里有经济条件的牧民种植一部分饲草料地,另一方面联系部队的共建单位种植一部分,待村集体经济好转之后也种植一部分。目前,该村饲草料基地达到2000多亩,从根本上摆脱了靠天养畜、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不稳定局面。同时,集体畜扩大到6000多只,逐步还清了50多万元欠款,带领本布图村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2007年,和硕县开始实施定居兴牧工程。吉日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村里解决部分生活困难人员交通费等激励措施,动员富余劳动力到山下的芳香科技、国际实业、冠农等公司的葡萄地里打工。
开始的一个月,牧民去了又走,走了再请,吉日改成了“磨嘴皮子”的专家。这一年,牧民人均打工创收近万元,相当于以前几年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牧民学会了种植管理技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