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国:立足本职岗位奉献社会

夏志国:立足本职岗位奉献社会

在辽宁省朝阳市,早起晨练的陈大爷总会和一位扫大街的环卫局长不期而遇,“这局长名叫夏志国,不管寒冬酷暑,大伙总能看到他带着一帮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陈大爷向记者介绍。

夏志国自大学毕业进入环卫一线已经工作了17年,他先当保洁员,管垃圾箱,后当清扫员,扫大街,目前担任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兼任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的大队长。

朝阳市的环卫工人实行四班倒制度,每天凌晨两三点钟,早班工人上岗后,老夏也带着自己的扫帚出发了。老夏还有个“账本”,记录着他打扫过的每条街道,“每天下班后我就在扫过的路名后打个勾,然后再到下一个街道,这样子环卫工人就能感到我与他们并肩战斗。”他每天准时4点半就来到街道开始带头清扫,“这叫热身运动,”老夏自我打趣。

在清扫了一个多小时后,天色也逐渐变亮,老夏就逐个街道地检查清扫效果,工人早班走了,白班来了,他就再跟一段,跨两个班。妻子说:“老夏每天早上7点多钟才能回家洗漱吃饭,吃完早饭他还要再到重要街路走一遍。晚上下班再检查一遍街路。”

老夏说:“环卫就得亲眼见到、亲手摸到,不能坐屋里听汇报。所以城市有多大,我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有多宽,我的工作范围就有多宽。”夏志国平时总爱在街上转,也因为跟工人有感情:“是工人们手把手把我教出来的,是他们信任我、把我推上领导岗位的,我不能忘本。工人在街路上风吹雨淋日晒,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

老夏常说,“环卫工人确实苦、确实难,确实有人看不起,但我是第一个大学生环卫工人,我不能走,我要在这干下去,这碗饭不好吃我也要吃,扫大街也要扫出点样来。”

每年的年三十,鞭炮声还未停止,老夏就带着工具走上大街,一是给一线工人拜年,更重要的是和工人们一起将人们刚放完的烟花爆竹和生活垃圾尽快清理干净。除此之外,每逢市里组织大型活动,老夏都要和一线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把场地清扫得干干净净。饿了,他就把职工多出的份饭拿来随便吃口;累了,他就在路边找个地方靠一会儿。

在老夏的笔记本上,还写着环卫工作的“四大战役”,即春季开展爱国卫生清洁活动,重点清理越冬垃圾;夏季重点清理瓜皮菜叶;秋季开展“绿叶杯”竞赛,清扫落叶垃圾;冬季重点除雪,清理冰冻的垃圾山。其中,冬季除雪一直是老夏最头疼的事。2012年11月10日,朝阳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雪。老夏当时正在沈阳学习,而且还在发烧和腹泻,站都站不稳,走路直打晃。老夏在药房买了一大包药,下午就搭车奔回朝阳,傍晚6点多到了单位后就和工人们从10日晚上,一直干到12日凌晨。饿了,就吃点面包和火腿肠;困了,用雪洗脸提神。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