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凌: 奉献社会是最大幸福(2)

邹凌: 奉献社会是最大幸福(2)

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是最大幸福

“人们经常称我是老总,但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们通常把我们的企业称为民营企业,但我首先想到的是,企业不分公有民营,都有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

邹凌崇尚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在他看来,有能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是人生最大幸福。不管在哪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邹凌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一次出差在机场,看到有人被盗身无分文,邹凌当场就把钱和手机送给了别人,连姓名都不留。员工病了,他跑前忙后请专家,花多少钱都不心疼。为帮助朋友找回失散多年的母亲,他不惜金钱和宝贵的时间……在邹凌看来,自己并不是在做“慈善”,而是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践行共产党员的职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邹凌从小就勇于担当,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九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父亲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病倒了,家中还有80岁半瘫痪的奶奶,虽然当兵的哥哥、考上大学的姐姐也都争着要回来照顾这个家,但小邹凌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照顾父亲和奶奶,小邹凌偷偷辍学了。是善良淳朴的乡亲们轮流帮忙做饭、洗衣,使小邹凌重新走进教室,是父老乡亲一个饽饽、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牵着他渡关过坎。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挣好多钱,给这些好人买好吃的、买最好的衣服。

这种人间真爱成了邹凌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启蒙教育,流淌在他成长的时光里,使他坚强、健康、向上地成长。如今,邹凌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身份变了,生活富裕了,可他并没有忘记乡亲,没有忘记心中的承诺。邹凌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创办企业,秉承要回报社会的信念,我想把这种能力放大,再大……”

邹凌把扶危济困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常年和一些困难家庭结成对子,随时提供无偿援助,帮助特困孩子读书就学,并让他们来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2002年,邹凌积极响应天津青联发出支援西部教育的号召,第一个以天津民营企业家身份向陕西省贫困地区捐赠50台电脑。“非典”期间,向天津市海河医院捐款。2006年以来多次向大港慈善超市捐赠。2009年,向大港中塘镇遭受火灾的51户居民捐款。在大港开展的机关“结对帮扶”活动中,邹凌作为特殊“扶贫使者”承担起对中塘镇潮宗桥村的“结对帮扶”任务。从2004年开始,邹凌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以扶老、助残、助学、济困为扶贫目标的“蓝盾慈善行”活动,每年资助100个以上的困难家庭,把扶贫济困由企业内部推向社会。

不仅如此,邹凌还把大爱的种子撒出了国门。在赞比亚,邹凌多次深入偏僻部落慰问当地居民,捐赠资金和生活用品;他常去当地孤儿院,为那里的儿童送去学习用具、套服和食品;他为妇幼慈善社团和医院购买医疗设备和被褥;他出资为赞比亚东方省多个村镇打井,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饮水问题;他捐款为南方省的酋长部落修建历史博物馆,保护部落文化;他发起成立环保组织,保护面临被砍伐的千年古树和自然生态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尊敬,班达总统接见邹凌时称赞他是“做得比说得好的人,为传承中赞传统友谊作出了新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邹凌后,用中文为他写下了“社会公仆,合作先锋”的题词,肯定邹凌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靠党支部凝聚前行力量

199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复转安置在政府部门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开办企业。然而邹凌的下海经商却与旁人不同,从小受过生活磨难、得到过乡亲们救助的他,更深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经历过军旅生活磨砺和机关工作锻炼的他,更懂得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党组织的特殊优势。企业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于是,从1995年6月1日他创立天津大港蓝盾商贸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津泰达蓝盾集团)之日起,就把当初在部队学到的“将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移植过来,在蓝盾公司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005年成立党委,并任党委书记。若干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数百名,为非公企业发展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进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泰达蓝盾集团,会发现很多岗位上都有党员。“企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支部就建到哪里。”泰达蓝盾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福熙介绍,每当子公司成立前,集团首先摸底考察党员,采取“缺垫少补”的方法提前把党支部架子搭起来,公司开业之际便是支部成立之时,政企“双喜临门”。“在泰达蓝盾集团,重要任务在哪里执行,支部就会在哪里出现。”凡离开企业、离开党组织开展业务项目时,集团党委都有意识地选配党员骨干力量,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支部跟着项目走”。集团投资十多亿元在南港工业园区开工建设80万立方油库项目,就成立了投资方、项目代管方和监理方三方协同联合党支部,有力地协调和推动了项目的进展。目前,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中的党员比例高达60%。

正是因为党组织的建立,对规范管理、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中,总是出现这样一个共性——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2005年5月,兴实化工厂制冷系统发生氨气泄漏,厂党支部书记李志成用湿毛巾捂住嘴,冲过去关住了主阀门,阻止了继续泄露,避免了人员伤亡。2010年6月,华盛油库运油车发生意外火灾,现场3名党员带头冲上油罐车,冒着随时发生爆炸的危险,用防火布及时扑灭火点,避免了一场可能波及油罐区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位企业家,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困难职工,邹凌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有人身患重病或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出手相助。员工吴春玥刚进蓝盾公司不久,父亲就病故,母亲没有工作,家里四壁空空。邹凌亲自帮助她料理丧事,并在第一时间送去了两千元现金、棉大衣,安排了值护人员和车辆。后来还给她家中添置了彩电、微波炉等生活用品,是邹凌将她从精神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员工崔昌利身患肺癌,因家庭困难想放弃治疗,邹凌得知后,一方面积极联系医院,找专家、买好药,另一方面安排崔昌利的妻子和儿子到公司工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蓝盾集团企业文化部总监曹随说,邹凌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染了大家,大家也自觉不自觉地向他学习,进而在公司内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氛围。每当同事有困难,大家都会自发捐款。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