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回答令笔者对如何评价这两个典型有了疑惑,于是连夜求教于几位一贯论事实在的领导同志。
问:有些财力雄厚的村哪怕建得比这两个村更出彩也只能赞佩。但这两个村靠自己的力量能完工吗?
答:客观地说办不到。但你要理解,市委高度重视,各县大大小小的领导人都来参观学习,不拿出点出彩的东西,县里如何交代?
问:举一县之力,办这样两个点,我深信能办到,要让其他村庄都达到这一标准能办到吗?
答:不论领导如何英明、群众如何卖力,十年内都难达到。
问:抓典型,开现场会不就是为了推广吗?如果面上不能普及,这种典型的意义何在?
答:你不能太较真,学典型也就是学它的精神罢了。
问:这两个典型除了敢想敢干外,还能概括出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针政策?
答:现场会不过是鼓劲,政策问题不是一次现场会能解决的,难道“典型好是好,就是学不了”这句口头禅你都没听到过。
问:面上的干部、群众看到点上的居住条件这样好,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赶不上,会不会心理失衡,对领导会不会产生怨气?最终是鼓劲还是泄气?政府收入归根到底是纳税人的钱,把全部纳税人的钱集中给两个村的村民享受,在民智日臻开化的年代,会不会提出有违“公平原则”的问题?
答:这倒没有认真想过。
所见所闻使笔者深感沉重,觉得确实需要认真想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