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问责,一治到底
2012年6月7日,一则“效能问责决定”的消息赫然出现在《开封日报》头版,详细通报了开封县政府某工作人员向某项目承建单位索要购物卡、现金的事实,并明确指出对其“进行效能问责,从即日起停职检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对那些不干正事、贪污腐败的就是要严肃处理”……干部群众纷纷热议。
很快,党员干部们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接连上了这个并不光彩的“公告栏”。
这是开封市整治“庸懒散软”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据《效能问责办法》,开封市完善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并对不履行、不积极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等25种情形实施严格问责,典型案例在《开封日报》上曝光,已对445名党员干部、79个单位实施了效能问责。
“尽管问责不是越多越好,但对‘四风’问题绝不能手软,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干部,要伤其筋、动其骨,一治到底。”开封市市长吉炳伟说得坚定。
问责后进,也要挖掘典型。很多令人感动的基层干部出现在公众视野——
顺河区人社局局长郝振宇,白天为工作奔忙,夜里去病房照料父母,靠服用安眠片休息,被同志们称为“拼命三郎”;
市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工程科科长周粤伟,胆结石手术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尚未痊愈就坚持出院赶到工地,导致不得不再次手术……
“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这是他们的心声,也是百姓的期盼。
务求实效,创新服务
2012年底,“学整树”活动顺利收官,测评显示,全市党员干部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下一步做什么?2013年初,开封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效能建设年”,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把干部作风转变与提高工作效能直接挂钩,把爱民为民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考量,比自我整改更进了一步。
“我们在全国做了很多项目,深感开封的干部能把话说到真处,把事做到实处,全心为发展考虑。”中铁十七局书记刘晋太说。半年多来,他带队修建郑徐高铁开封段,市领导多次来现场查看,“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毫不走形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