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完善群众沟通机制。警民互信,既需要“干实事”来支撑,也需要“多沟通”来推进。作为边防部队,要以深化爱民固边战略、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为平台,采取干部下乡蹲点走访、网上互动机制、电话回访问效机制等方式,认真收集民情民意,精心谋划便民利民之举,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交流,以此更好地把握民意“风向标”,检验工作成效,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三是完善群众治理机制。公安业务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目前,基层派出所要深化群防群治组织、“路长”工作制,要深刻认识到群众不仅是服务的对象,更是治理的主体,要牢牢抓住“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法宝,通过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制度激励等机制创新,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整体合力,打通基层治安管理无缝对接的最后通道。例如,白沙边防派出所探索的“一村一警一中队”工作模式,一年内通过巡逻防控,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6%,群众的安全感及满意度明显提高。
认识三:明确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去做”。既要着力解决从群众来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构建到群众中去的长远机制。
用心做好群众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着力解决从群众来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构建到群众中去的长远机制。如何践行开展群众工作,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作的。一是坚持服务群众日常化。我们边防部队必须把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执法、服务、沟通上下足功夫。派出所每一名民警每天都要和辖区群众打交道,每一个民警都是支队的窗口服务岗位,所以每个民警都要热情接待服务每个来访者和报案人。如派出所户籍室,每天人来人往,很多户籍民警感慨有“办不完的户口、忙不完的业务”。但对群众来说,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就因为办一个身份证到派出所一次,群众看到的不是你天天有多忙,看到的只是他来办理业务的那一段时间民警的态度,民警态度就成为他们对边防形象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坚持爱民固边常态化。通过开展“大走访”、“警民共建”、“结穷亲、送温暖、献爱心”等系列爱民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基层民警主动走进困难儿童、下岗工人、孤寡老人、农村五保户、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家中,采取走访慰问、帮助村民增产增收、下乡办证等形式,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传递边防官兵的爱心和温暖,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例如,涠洲边防派出所创新推出“党员服务队”、“开渔服务队”等爱民举措,为群众宣传海上安全作业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三是坚持执法为民规范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不断增强,一旦遇到民警执法不公、说话不够大气、对待群众不够热心或其诉求没有得到支持,便通过信访、媒体等渠道反映出来。2013年以来,我们支队纪检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官兵在执勤执法方面的信访件就有18件,这说明提高执法执勤工作质量是当前群众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群众工作这根红线,使得警民关系进一步拉近,为日常执勤执法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以“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执法规划化建设先进单位”高德边防派出所为试点单位,推广执法规范化工作,展示边防部队良好的执法为民形象和职业素养。四是坚持治安整治群众化。部分基层官兵或许都有这种感受:针对近年来北海市边防辖区“两抢一盗”、吸贩毒犯罪多发的问题,每年均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严打行动,虽然每次都能取得不错战果,但却经常死灰复燃。目前很多单位经常会片面地将开展短、平、快的专项打击,往往忽略群众的力量,忽视群众在治安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延续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积极发动辖区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优秀青年、民兵、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治安积极分子参加村委(社区)的联防中队,着重对辖区主要路段、重点场所的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力度,才能有效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作者: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北海边防支队党委常委 参谋长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