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刘云山说,改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本身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建设。
对此,专家认为,改作风也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过程,也是向部门利益、既得利益开刀的过程。因此,必须有坚定的决心,勇往直前的勇气来推进作风整改。
范柏乃说,这几年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比以前大大改善,但在现实中,官僚主义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虽然有所收敛,而“慢作为”还很普遍,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玻璃门”。有的办事拖拉,审批上做“加法”,服务上做“减法”,可办可不办的,一推了之。有时候以“制度”“法律”“规定”“领导意见”为理由,能推的推,能拖的拖,“慢作为”最终导致“不作为”。这些现象的背后,也有利益因素在作怪。
范柏乃认为,这种“玻璃门”现象,会导致许多问题长期积累、矛盾日趋激化,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所以,改作风极为重要,要善始善终。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要以刚性的制度规定,来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要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确保落实到位,防止“破窗”效应。
对此,杨建华深表赞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我们一定要强化笼子的牢固度,这就是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预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避免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