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祖国充满希望的辽阔田野上,分布着41600多个乡镇,相应有4万多位乡镇党委书记长年奋斗在那里。
作为几万分之一的辽宁省新民市周坨子乡党委书记徐占海有他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勇于公示并审视自己党的宗旨意识和行为,率先垂范打造过硬队伍,始终处在竞技状态,充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激情……许多人惊叹:“贫困地区的农村基层工作又苦又累,费力不讨好,可他是这样的人?”在徐占海看来,“工作着是美丽的”,美在快乐与智慧,美在幸福与创造。
徐占海快乐工作的精神境界
快乐工作源于大爱:爱三农事业,爱乡亲,大爱能解千愁。为了能让乡亲们尽快拿到“两把钥匙”(车、房钥匙),艰苦创业阶段,徐占海变成了“5+2”、“白+黑”的工作狂,“豁出一切也心甘”,为实现梦想,苦中有乐。他认为接上“地气”你的心才能进入到三农的“气场”里,这是干好三农工作必须具备的要素。作为乡村干部就应该长年与乡亲们摸爬滚打在一起。
快乐工作源于降低欲望的门槛,不搞无意义的攀比。徐占海从来不和同行们攀比,更不和富贵人攀比。“要比,就接上地气,在生活上与村民们比,在工作上与村干部们比。”这样一比就深感贫困落后地区的村民们太艰苦了,那里的村干部们太辛苦了。他说:“我拿着国家公务员工资,生活上有保障,太优越了,应该知足常乐。”
快乐工作源于能够经常发现身边的“小快乐”,善于享受生活中的“微幸福”。每当村民一句家常话“他把老百姓捧在心尖儿上,舍心舍命要让咱们过上好日子”飘进他的耳朵,当村民怀着丰收喜悦摘下第一根大棚黄瓜请他品尝时,他说:“那一刻真是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啊!”
快乐工作升华为“工作是我生命的第一需要”,这是当年马克思的一个命题。这也是徐占海看待快乐幸福的“乡土哲学”,也是他获得快乐幸福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有了这种精神做支撑,才形成了他一个带有前瞻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工作是我生命中的第一需要”。
徐占海智慧工作的精神境界
徐占海的快乐工作还源于用智慧创佳绩:全乡经济大幅度跃升、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十大魅力乡镇等同时享受到“追逐腾飞梦”的过程。智慧工作是更高层次的快乐与幸福。徐占海的智慧一是源于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素养的“原始积累”。有人说徐占海聪慧,有农村工作天赋,是块典型的乡党委书记料。从每年开局中央的“一号文件”,到省市县“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自幼生长在农村打下的极深厚的生活底子,到熟悉农村风土人情、摸透了乡亲们的心理、懂得农民的幽默等等,这一切都是他做好乡村工作的智库,成为他具备乡村干部资质的“原始积累”。二是源于党委班子的集体智慧和乡亲们的群众智慧。徐占海每年把三分之二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村屯工作之中,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三是源于在工作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学习与思考,“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是他带领一班人抓紧学习的原动力。乡机关每周一次例会学习,他坚持每晚4点到6点学习。2005年,机关还没全面普及电脑,他就在村里举办电脑学习班。一系列思想创新的灵感火花和工作智慧就是这样炼成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