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韩长赋: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


韩长赋 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博士学位、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土地制度、农民工问题、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观点和思路。专著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多年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在理论界与政府决策部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很高兴和大家做一次交流,农谚讲7月15定旱涝,8月15定收成。今天是农历的8月初8,再过6天就是中秋节,再过10天就是秋分。秋分就是秋收的季节,现在到农村看一看,可以说是遍地金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秋收时节更话农桑,此气时也,何乐不为。

今天主要讲抓好“三农”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基础的问题。题目叫做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推进四化的同步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历史过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所以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稳,百业兴;农业衰,百业冷。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发布了5个关于三农的1号文件,新世纪以来又连续出台了10个指导农业工作的1号文件,应该说政策的推动与科技的进步极大的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业应该说和新中国成立以前,甚至和改革开放以前都不能同日而语了。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数字是现在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4.5%,这说明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是科技;第二个数字,现在农业的田间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57%,简而言之57%的农活是靠机械了。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以人力、锄力为主的耕农方式已经转入到以机械化为主的阶段。

尽管农业的进步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但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相比,农业的现代化还是短板,还是弱项。如果把这四化比作一匹骏马,那么这匹骏马有一条腿是短的。所以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四化协调发展,实现四轮驱动。

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大问题是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第二个大问题是让亿万农民同步进入小康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第三个大问题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幸福美好家园。这三个方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可以说是推进三农发展的梦想。

一、 农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国家,任何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只有农业稳定、衣食无忧,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农业丰收,粮食九连增的时候比喻农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比喻的非常形象,也非常深刻。只有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个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发展,政府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别的事情。稳定农业首先是稳定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建设宏观经济要保证三个安全,第一个是粮食安全;第二个是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第三个是金融安全。这三个安全都非常重要,但是排在第一位的还是粮食安全。打个比方不一定准确,但是能说明问题,比如油料紧缺了,政府可以提出一条规定,让小汽车单双号上路,但是哪个政府能决定吃饭单双号?再比如,军事上有需要,政府可以做条规定,首先保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凡是与保卫国家和军事要求没有关系的车都可以停掉,但哪个政府能规定凡是与保卫国家和军事打仗没有关系的人都不要吃饭?老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的自主权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

谈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包括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有四点大家要知道。

(一)   我国成功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当前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还有水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从2006年起,我国不再接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了。现在我国正逐步的成为重要的粮食的捐赠国,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可以说我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我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2000多亿斤不断的迈上新台阶,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到201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11791亿斤,比建国初增加了近5倍。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由5亿多增长到13亿多,同时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由当时的200公斤增加到了400公斤,2012年更是达到了人均435公斤。要强调的是建国初期吃的粮食主要是粗粮,但现在我们的肉、蛋、奶等副食品可以说非常的丰富,大米、小麦、玉米这三大谷物的自给率在98%以上,其他重要的农产品,如:面油糖、肉蛋奶、果菜鱼也在全面的发展。走遍全世界,中国菜市场中的农产品种类真是琳琅满目。

从人均占量来说,我们确实有了质的进步,比如肉类1949年是人均4.1公斤,现在是人均62.1公斤,人均占有量是1949年的15.1倍;棉花在1949年是人均0.8公斤,现在是5.1公斤,人均占有量是1949年的6.2倍;油料在1949年为人均4.7公斤,现在是25.6公斤,是1949年的5.4倍;糖料在1949年是人均5.2公斤,现在是99.8公斤,是当年的19.1倍。这些鲜活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我们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并且这些成就是在我国人口大幅增加,耕地大量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是长期短缺的,都要凭票定量供应,比如,粮票、布票、肉票、油票。那时候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饭,于是“吃”成了那时人们最深刻的记忆。现在看我们的餐桌,食物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花色品种之多世界首屈一指。当然我们还要倡导节约,做“光盘族”,要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条件大步奔小康,去实现更多的梦想。

当前农产品的生产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为了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没有稳定的农业是不行的。我国的农业成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突出亮点,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前任联合国粮食总干事叫做迪乌夫,他说中国在解决温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解决了世界20%的问题。现任总干事达席尔瓦也说中国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和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努力具有全球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