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韩长赋: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4)

二、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的日子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现在城里人应该绝大多数都小康了,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收入差距比较大。农民能否顺利的过上小康生活,关系到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还是拖着后腿的小康;是高质量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小康。所以只有农民富裕起来了,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了,共同走上富裕的大道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才能真正的、全面的梦想成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总体来讲已经告别了温饱不足进入了小康阶段。有三个标志可以说明问题,第一个标志是农民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4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4块钱,改革开放之前也只有140多块钱,到了2012年则达到了7917块钱。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从2010年到2012年,农村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过了两位数,在10%以上,并且连续三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连续三年城乡收入比在缩小。现在的城乡收入比是3.1比1。第二个标志是农民生活水平在明显提高,1952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62块钱,2012年则达到了5908元,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我们农民的恩格尔系数是68%,到 2012年是39.3%,简而言之,1978年收入100块钱其中68块钱用来吃饭。现在是收入100块钱只用39块钱吃饭,也就是说其他的钱可以用于教育啊、医疗等等。现在我们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娱乐等等消费支出在不断增长,农民家里已经普遍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话、手机甚至有电脑,摩托车也比较普遍了,农民盖起了两层、三层的小楼,还装了这个空调,有的装了太阳能洗澡器。现在很多景点也看到富裕的农民的农村组团旅游,应该说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第三个标志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减少到2010年的2600万人。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标准是1996元。2012年国家把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按照2300元的标准,大体折合成美元是一天一美元,低于这个收入就算贫困人口。现在对扶贫对象要基本上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和保障有住房,这个基本都做到了,所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对于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做的贡献给予再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因为联合国千年目标中国是最先实现的。近两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要求相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还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现在城乡收入的差距是16648元,这个绝对数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大,上海的农民收入是甘肃农民收入的四倍,地区内部也有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也是很大的。所以不能因为农民收入的平均数快速增长,就对农民增收问题过于乐观,要看到城乡收入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低收入的农民还有很多,我们还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农民收入主要由四方面构成,第一是家庭经营收入,第二是工资性收入,第三是转移性收入,第四是财产性收入。我们要多渠道来拓宽这个收入,第一条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增长。2012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44.6%,这是最大的一块也是主要来源。从长远看,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会下降,现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比较快,但是也存在增长的空间,所以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要培育新的收入的增长点,同时还要使农业增产。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理清农产品的价值关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水平,促进增产增收。第二条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增长最快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是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2012年的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纯收入的43.6%。近几年工资标准也在提高,但是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和同城职工的平均工资比起来还是要低的。有个数据是2012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是2290元,比城镇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1607元,这里使用的说法是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城镇用的是月均工资,因为月均收入和月均工资是不一样的,农民工不是工作22天、23天,他一个月要工作二十六七天,甚至工作三十天。一天工作可能不是八小时,可能是十个小时,所以如果要算上劳保社保这些福利,收入差距可能更大了。所以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本地就业,也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的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推动农民工工资,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能同工、同酬、同保这能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加。

第三条是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转移性收入不都是补贴,但是补贴是很重要的一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央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建立了农民工、农业的补贴制度,对农民给予生产性补贴额已经达到了1600多亿。这是不容易的,我们国家大,农民多,财政也不是那么宽裕。过去是种地要收税,现在不但不收税了还给补贴,这是个历史性的转变,所以农民非常欢迎这个政策,但是我们的补贴水平比起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欧美的其他国家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的农业补贴大概是一百七八十块钱,占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到3%。发达国家的政府的补贴占农民收入的40%,高的可以达到70%。随着我国的财力增强,我们还会大幅增加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补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的普照到农村惠及到农民。第四条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2012年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呢是3.1%,对增速的贡献不大。财产性收入占比低主要是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不到位,征地不是很标准,农民还不能合理分享征地的收益,所以要通过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股息红利的收入,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同时还要研究农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以及宅基地这些财产权的收益如何实现的问题。总之农民的收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所以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理顺农产品价格,增加国家补贴,深化农村的改变,这些综合实策来不断的逐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我们的亿万农民能够同步的在2020年,能够同步的进入小康,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