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八项规定(2)

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八项规定(2)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其中关于八项规定的重要论述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决要求与措施,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三、锲而不舍,长期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中央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作风转变会有更多的期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任重道远。从当前情况看,少数单位和干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想避风头。思想认识仍不到位,存在等待观望心理,查得紧就收敛一下,认为只要自己“不撞到枪口上”就没事,等过了这阵“风头”再说。这种认识,使得一些地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只治标不治本、重短期轻长远,个别甚至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有禁不止,故态复萌。二是心存疑虑。对落实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信心不足,认为过去抓作风问题往往是前紧后松,热闹一阵后就会平静下来,甚至出现反弹。三是擅自变通。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搞“低调的奢华”,变地点、变名目、变标准,把吃喝转入“私人会所”等隐蔽之处。四是问责不严。一些地方追责查处还不够有力,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关部门虽然对有关案例进行了通报、查处,但仍有一些部门和地方遇到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不敢碰硬严肃查处。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但务必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步步深化、久久为功。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自觉、更加坚决地落实八项规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章立制要及时跟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改进作风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各项规范,更加清晰明了,不断臻于完善,并抓好制度落实,真正用制度管人、办事、正风,把用于关进权力和欲望的“笼子”做实、做密;督促检查要敢动真格,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门、盲点地带的监管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整治,使领导干部不敢、不能、不愿去违背八项规定以及相关的制度。同时,加强和善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落实八项规定,节省的是财力、物力和时间,赢得的是党心、民意和效率。我们既要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促进作风转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