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为何需要教育研究(2)

现代学校为何需要教育研究(2)

研究转向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由教学研究转向教育研究,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学校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更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2012年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印发3个《教师专业标准》,都强调4个基本相同的理念,即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3个《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部分都着重强调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学生发展的知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幼儿园教师“不合格”人数最多的是幼儿发展知识,小学教师最弱的是小学生发展知识与通识性知识;在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中学教师得分最低的是“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今日的“好老师”不再只是学问渊博,能圆满传授书本规定知识的人。仅以教学研究为内容的校本教研,会把教师导入单纯“技术主义”的误区,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将他们导向平庸和乏味。这样的校本教研或就事论事,或隔靴搔痒,难以帮助教师从本质上理解教育和教学。既无助于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性问题的根本解决,也无助于教师正确理解职业意义,更不能帮助和引导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嬗变,支持他们用高尚的师德魅力感染学生,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影响学生。这样的校本教研难以帮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学校亟待构建校本教育研究制度

从教学研究转型为教育研究,是校本教研制度的升级与发展。其一,研究更接近真实教学问题的本质,更贴近教师发展的实际。其二,研究的着眼点从侧重知识传授转向侧重学生发展,有助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其三,研究问题从知识教学拓展到人的教育和培养,研究从“研课”和“改课”到“研人”和“育人”,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其四,研究更有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

学校构建校本教育研究制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成为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凸显了“人”的存在。对教师自身师德素养、人文素养和育人能力的关注,对教师个性的尊重和生命质量的重视,必将有力地催生教师崇高的专业理想,激发教师无限的创造力,创新学校优秀的教师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