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网络社会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首要原则是必须要认识和遵循网络社会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当前一种较为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只需要进行严格管制和实名制等手段就可以实现有效治理。这种观点实际上没有认识到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独特性。
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1.高度的复杂性
网络社会的复杂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数量众多;其次,主体多样性,既有成年网民,又有大量的未成年网民;社会组织中既有企业、普通公民组织,也有各种原因形成的特殊群体;非中心性:网络社会中缺乏稳定的权力中心,使得监管无法沿用简单的自上而下监管;激励机制与突发性:网络社会由于信息的高度传播和交互,产生了复杂的激励和演化机制,往往网络事件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极具有突发性,难以被察觉和预测。
2.跨时空性
网络社会本质是跨时空性的,主要表现为网络之间的交流超越了通常的时空限制,可以做到即时性;跨地域性;并且由于网络信息的储存与检索机制,既往的网络事件和信息也可以对后来的事件产生极为强烈的影响。
3.高度的流动性与动态性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跨时空性,使得网络社会中虚拟的个体本身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在极短的时间内,某一网络虚拟社区或者热点话题就会聚集大量的网络个体,产生极为强烈的公众舆论效果和动员能力。
4.冲击与对抗性
由于高度的流动性与跨时空性,使得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观念的人们能够在同时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原先被时空限制的思维的碰撞在网络空间中得以爆发。
5.隐蔽性
隐蔽性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特性。隐蔽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实个体可以拥有多个网络身份,并且可以伪造网络身份而不易被察觉,加剧了这种隐蔽性;另一方面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可以使得技术成为一种实现自我利益的工具。
6.权力的转移与技术的对等性
在传统社会中,政府由于拥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和法定的暴力权,所以从力量对比而言,政府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在网络时代,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网络的更大优势,所以,整体而言政府的绝对优势被极大地削弱。网络主体之间呈现出大体均等的态势。
7.极为松散的结构体系
由于权力的转移和技术的大体对等,使得网络整体上呈现出极为松散的特性,一方面表现为基本组织结构的松散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网络中缺乏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呈现出极为多元的各种思想和观念的汇聚。
8.跨国性和文化干预性
传统时代,跨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受制于传统媒介和渠道的控制,从而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的交流更加间接性。然而在网络时代,各国网民之间可以互相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而有目的的意识形态输入也成为了可能,这就更加增加了一国网络治理的复杂性。
(二)协同共治的原则
由于网络社会以上的诸多特点,使得网络社会的治理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制思想,而是采用协同共治的原则。所谓协同共治,就是网络社会的治理并不是由政府通过管制单方面提供公共秩序,而是由于社会中的各个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共同在基本的网络社会准则和规定下通过互动而实现公共秩序的供给。由于网络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包括非中心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等),使得协同共治是网络社会治理有可能形成稳定治理结构的唯一途径。在协同共治原则下,要积极促进网络社区的自治,从而形成网络社会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
(三)全民治理的原则
与协同共治相一致,网络社会也要求实现全民治理。也就是说所有网民都是网络社会治理的主体,必须使得人人都在网络社会的规范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且积极参与到网络社会秩序的维护中,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这同时也要求有高度的网络社会基本价值的共识。
(四)虚实结合的原则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指在网络社会的治理中既要考虑到网络社会本身的特殊性,又要结合现有实际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优点和机制。例如,对于不同的侵害他人权益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进行系统合理的界定,给予不同程度上的规制。对于哪些行为,适用于网络世界的处罚规定,而应该对哪些行为中的实际真实个体进行违法犯罪处罚,都应该给予具体的界定;并且在网络处罚和现实处罚中,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界定。总而言之,要形成完整的从对虚拟个体行为到对现实个体行为约束的体系。
(五)以法治网的原则
法律是网络治理和约束网络个体行为规范的基本指导原则。网络社会是否能够最终得以有效治理,其根本的保障是能否形成对网络基本价值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具体的约束网络行为的规范体系。这种规范最终是以法律法规体系的形式呈现的。只有在法律体系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对什么是允许的行为,什么是不允许的以及将受到何种处罚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果没有这样的清晰的法律体系界定,则会陷入两种可能:1)要么管制的努力流于形式;2)要么会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为界限而使得正常的网络言行也受到干扰,从而压制正常的网络活动和交往。因此,必须要梳理以法治网的理念、原则,并完善相应的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