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现代民办高校制度红利

创造现代民办高校制度红利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正由外部冲击转为内在逻辑推动,与此相伴,一种整体的状态转换正在发生,它包括观念的转变、体制的转型和机制的转换,这种制度变迁能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快速提升,释放转型中的“制度红利”。

变革的起点:从哪里开始变

民办高校制度变革,既需凸现制度优势,又要突破治理困境。

一方面,要凸现制度优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差异,正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变革着眼点就是让优势更加凸现。民办高校的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是机制灵活,较少各种层面的禁锢和束缚,学校决定的事可以马上干。二是注重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利用率高,如果说公办高校的“十块钱等于十块钱”,那么民办高校就是“一块钱等于十块钱”,在资金的使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三是市场意识强,对人才市场需求有较高的敏锐度,注重培养“适销对路”与“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四是精兵简政,人员精干高效,民办高校往往采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工资”的薪酬激励机制。五是注重人本和服务,更加注重对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的有效“服务”。

另一方面,要突破治理困境。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困境。一是产权不明晰。由于民办高校产权的归属问题、分配问题、重组问题和退出问题的不清晰,在现实中产生了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不分、所有权与学校经营权不分、所有权与收益权不分等问题。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使得学校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与现代方式难接轨。二是董事会不顺畅。董事会运作依据不明确,决策权乃至经营权掌握在创办人和投资人手里,董事会组成人员有家族化倾向。上位的董事会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学校发展中利益至上,决策短期效应明显。三是校长职权不明朗。职权的不明朗,要么引发校长更换频繁,校长无权或权力很小,要么校长反客为主,削弱董事会的领导,要么董事长、校长频起战火,关系紧张。四是师生参与度不高。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人事关系或在人才市场代理,或按照企业身份待遇,造成了高校教师“打工者”的雇佣思想。五是诊断机制不健全。民办高校没有成立监事会或者监事会职责不明。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双重管理的监督缺位,利益相关人(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作用也不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