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思考(3)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思考(3)

核心提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下,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建设信息化。纵向上,统一技术标准,以市为单位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加快就业系统内部业务经办的信息化和数据整合,实现就业信息在全省全国的互联互通。横向上,加强就业信息与人才信息、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用工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内部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五、实施薪酬倍增行动,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落实企业职工薪酬倍增计划。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变化而调整的正常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加强企业职工工资调控管理。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企业工资协商制度“全覆盖”。以实施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为载体,全面开展“百企示范、千企提升、万企覆盖”工资协商“百千万”专项工作,提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动态建制率。

创新劳动关系协调管理。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进各类企业劳动合同充分覆盖,建立各类企业劳动用工诚信评价体系,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构建协调、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劳资矛盾预警防范,积极构建上下贯通的劳动关系监测网络和劳资矛盾监测预警系统,将触角延伸到基层、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推进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和镇(街道)示范调处中心建设,做好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维稳工作,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拓展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推动被征地农民进“城保”,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外来人员社保“绿色通道”,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强化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功能,逐年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岗位和社保补贴标准,为劳动者灵活就业以及在工作岗位之间转换提供就业保障。

(作者单位:镇江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