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杨禹:改革要拿出小卒过河的勇气和韧性

QQ截图20131124171607

杨禹 央视特约评论员、发改委城镇发展中心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我今天的题目叫做“出小卒过河的勇气和韧性”。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呢?小卒过河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下象棋小卒过河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拱,每一步都谈不上很惊人,好像一步都不起眼,但是我觉得中国今天的改革就像我们手里没有车马炮,没有一捅到底、一下子将军的那样的好东西,我们手里边就是握着小卒子,中国的改革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拱。但是小卒过河以后只能向前,可以横着走,但是再也不能往回退了,我们的改革不能停滞和倒退。横着走也许是在选择更准确的路径,但是必须往前拱,小卒过河最终也能拱出胜利来,我想这就是今天我们改革的状态。即便三中全会对整个改革又做了全面深入的部署,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手里就轻松愉快的握上了车马炮,还是小卒过河的状态,我想这是我对今天我们改革状况的基本判断。

一、如何看待三中全会

首先我想先跟各位领导讨论讨论我们怎么来看待三中全会,在我们展开对三中全会具体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之前我觉得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思想方面来看三中全会这么丰富的内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提了几个关系,供大家今天和今后继续一起来学习三中全会做参考。

(一)既要看三中全会的“新提法”,也要看三中全会的“老提法”

过去一个多星期,从我们公报的颁布、《决定》的播发,我也注意到,我们绝大多数同志包括媒体,大家第一个习惯,从这份《决定》里边先挑哪些是最新的东西,这个符合大家的阅读习惯,也符合传播规律,大家都在想最新的一定是代表这次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里边的最重要的内容。但是我觉得,三中全会既然是对我们中国改革的一个全面部署,并不意味着只有新的东西才是改革的内容,其中很多看上去我们很眼熟,仔细一看跟十八大的表述甚至跟之前的很多表述完全一致,这些内容我们一看可能被大家第一时间略过去了,因为大家主要兴奋点是挑最新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些老提法也是改革的内容的一部分,这些老提法也非常的重要,甚至这些老提法是你必须先看到的,是我们去看那些新提法的一个起点、一个坐标,并不是只有新提法才有改革含量。这个起点上、这个历史时期为什么有些提法我们中央要反复讲、要摆在这个地方,我觉得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有着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二)既要看“市场”,也要看“政府”

第一时间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次三中全会有一句核心的带有突破性的表述,说“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过去很多年,从20年前1993年,那个时候我们中央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过一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讲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后来一直在改前面的词,从“要让他发挥”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是基础性的作用20年没有变,这次有了更大的改变。大家都据此认为,这次的改革,特别是在改革的主线,经济体制改革当中,重点是强调市场化,更加尊重市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觉得过去一个多星期里边,媒体主要都在围绕这个做展开做报道,很多专家学者也重点围绕这个来做解读。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公报和《决定》里边讲,改革的核心要处理的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光看市场的作用在增强。中央的这句话里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述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觉得只有把今天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摆在一起看,才能够把握这个关系,到底我们要想把他调校到什么位置。

(三)既要看点的突破,也要看点与点的关联   

大家第一时间去学习这么一份公报、一份《决定》的时候也容易习惯于先去找一些亮点,媒体也有这种传播规律,说这里边挑亮点,大家一下子就挑出来很多,单独二胎、废除劳教制度等等,但是我觉得这次的改革不是一些点的简单集合,因为这次我们面对的中国发展的系统性难题,做的一个改革全面的部署,很多改革的含量不是这些点能体现的,体现在那些点与点背后的关联,体现在改革的深层的逻辑中。我觉得这些内容可能不像那些点那么抢眼、那么容易被大众马上去了解和传播,但是它也许是改革最重要的内容、部分。

比如说有的逻辑就有变化,过去一年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过去很多年也一直在讲三农领域的改革,还要继续往前推进,我们在农业领域面对着谁来种地的问题,面对着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这次部署改革的时候,并没有为三农的改革单独写一段,也没有为城镇化单独来一部分,而是把我们的城和乡两个部分合在一起,这个部分叫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就是把农业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跟我们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直到小城镇,怎么发展,完全融为一体。这个不是简单的词汇的城乡一体化的强调,而体现了我们改革的逻辑,就是认为今天你要想解决中国农村深层的问题、土地的问题、人的问题,必须跟城镇化放在一起考虑。今天讲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怎么发展,你必须同时考虑农村的地和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这样改革逻辑的推进我认为是三中全会讲究改革系统性、协同性的一种体现,他的价值比某些个别的点要重要得多。

(四)既要看改革的突破性,也要看改革的艰巨性   

当中央对改革做全面的梳理和部署的时刻,这个阶段里我们看到的是,不仅我们共同表达了推进改革的决心,而且有了这么多新的部署,当大家很密集的接收这些信号的时候,容易比较关注它带来的新的突破,容易忽略我们改革仍然面对的难题。三中全会的《决定》本身已经是一些突破了,已经冲破了原来阻挠我们的一些障碍,从理论上、思想上到政策的部署上、体制的变化上等等,但是并不意味着之前困扰我们的一些难题、之前阻碍改革的约束我们的那些压力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仍然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有了一些决定那些就退去了。

再有,这次改革有很多突破性的部署,看文件里边一句话很让人欢喜,觉得这句话终于说出来了,但是这句话再往下推进就要触动深层的利益,到那个时候那些利益本身就是改革艰巨性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越是我们看到改革整体向前推进、向前突破的时候,越要对他今后的艰巨性有充分的判断和认识,否则容易整体产生一种对改革过于乐观的判断。

(五)既要看公报,也要看《决定》,更要期待具体领域的细则

学习三中全会其实是三个层面,既要看公报,也要看这份《决定》,更要我们一起期待着在很多具体改革领域还要需要细则,这个细则是《决定》并没有回答的。上周五我们公布了《决定》以后,很多同志说公报就不用看了,公报不就是从《决定》里来的嘛,公报五千字,基本上就是大的原则,我觉得即便我们手里握有这份更详细的《决定》,其实反过来再去看看公报也还是有含义的,因为要把2万字里边的最核心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基本原则挑出来写进公报里,挑哪个、没挑哪个、公报里挑了哪些,我觉得这个是有含义的。看了公报,看了《决定》,接下来我们还期待着《决定》里边的很多改革尽快拿出细则,改革有些真正的力度、难度、有锐度的地方其实要体现在细则里,因为我们目前改革包罗万象,内容太多,即便《决定》写了2万字,其实仔细一看里边很多重大的改革在那里边只不过就是一句话或者就是一小段话,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至于说怎么搞,接下来我觉得相关的有职责的部门去怎么定这个细则和怎么去推进,才是改革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所在的地方。

我记得我前天在央视做了一个评论,当时一条评论就分析了一句话,当时分析的是这次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决定》里边就这么一句话,这句话本身含量有,比如说有了这么一句话让我们大家就感觉到延迟退休是不需要再争论了,中央已经写进改革的部署中了,不要再去讨论到底要不要延迟的问题,这句话一出来人们就可以把思考往前推进了,不再去纠结到底要不要延迟的问题。但是就算是中央定下来说我们要延迟退休,但是怎么延迟?这里边学问大了,路径完全不一样,节奏感也不一样,中央提出来叫渐进式的搞延迟退休,目前我们看到的之前社会上广泛争论,也有一些学术机构提了一些方案,那些方案你总的看都算渐进式的,没有谁说一夜之间实现的,但是渐进跟渐进还不一样。

我看当时清华大学出的一个方案就算是渐进里边比较激进的,当时也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按照那个方案可能过不了几年,也就五六年的工夫基本就改到位了,就延迟退休至少延迟5年,就意味着今天我们可能70年代初生人的女同志,这一代人她可能就要等到65岁才拿养老金,变化还是很大的,男同志也是如此。

但是也有一些学术机构,像社科院、人大,他们提出的方案是要用一二十年,甚至说用30年的时间来完成延迟5年退休的调整,他们的依据是,这种调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件大事,调整了整个全体国民的人生预期,一定是要按月慢慢调,一个月一个月往后推,要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慢慢完成这个过程,像欧洲一些国家基本都是这样。大家都是渐进式的,对我们现实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也有的同志说要赶快,因为现在我们养老金缺口压力太大,赶快用延迟退休来弥补养老金的缺口,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延迟退休的改革只理解为是为了赶快让养老金进入良性循环,我觉得这个太功利了、太具体化了,因为养老金的问题不是简单靠延迟退休解决的问题,是包括养老金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这次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把一些国有资产的收益转到社保、养老当中,跟很多领域都密切相关。所以决定里边就这么一句话,并不意味着大家就没有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知道要怎么改,后面的事还多着呢,所以我们要领会三中全会到底要干什么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二、三中全会上最重要的几个“老提法”   

把这几个原则摆在这儿以后,我想接下来用一部分时间先说一说我们三中全会的老提法,然后再集中的说一说新提法。

三中全会最重要的老提法,我这儿列举了几个,大家都很熟悉,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

(一)关于道路问题和国情判断的“老提法”

关于我们要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基本上把十八大的内容重申了一遍。这是关于道路问题的最基本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针对的是什么我后面要讲。

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对国情的判断,我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2万字,当时习总书记作为起草组的组长他提了一个要求,说为了最大限度的凸显改革的内容,这2万字基本上只写改革的事,不写发展的事,就是关于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些目标、一些任务的部署就不写了,要集中力量突出改革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这里边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考虑发展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这句话往那一摆,说“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乐观的认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已经总体上基本最快速度的发展阶段快要过去了,现在我们发展的水平差不多了,已经可以了,接下来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去搞好分配、搞好利益的调整。但是这句话摆在这儿我认为他的含义就是告诉我们,即便这份文件仍然用最大限度的篇幅来展现改革的内容,但是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我们今天面对的难题有可以靠改革去解决的,也有很多难题是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的,有很多问题、有很多改革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动态的稳定的向前发展的背景,这个改革也很难向前推进。所以我觉得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再加上稳定的关系,这仍然是一个最基本的关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