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讲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我觉得我归纳几句话:
第一,我们确实既要看到前半句,也要看到后半句。
第二,我们既要防止政府依赖症,也要防止所谓市场原教旨主义。过去我们不想改,我们习惯过去很多事情就是政府干,政府不干了都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就是强调市场作用以后就认为市场是万能的,认为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两种倾向都要防止。
再一个,调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尊重我们今天发展阶段的特征,时刻不要忘了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发达国家他所达到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我觉得那个挺好,但不可能一夜之间达到,你要想他么做就是违反了我们今天发展阶段的特征。所以这个调校关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五、新设立的两个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会里面还有几个新提法我就不多说了,包括对国有资本的管理、包括自然资源等等。
这次设立了两个机构大家很关心,一个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有很多学者对此做了解读。我认为这两个机构的成立,这个领导小组是中央的机构,说成立就成立,前面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家知道这属于国家机构,虽然中央全会定了但是要等到明年两会才能真正成立,他的范围、权限、组成、职能到那个时候才有更清晰的表述。但我个人认为,总的来看这两个机构的设立对我们的意义,体现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提升我们国家治理的效率,为了提升这个效率,总体的取向是要加强中央的集权,这个没有写在文件里边,这是潜台词,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他的考虑就是要在现在的行政层级之间,现在的中央部门和各省这个层级,跟中央最高决策者之间,其实搭建了一个新的层级,因为这两个机构他们加在一起实际上涵盖了几乎我们现在中国对内对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所有内容,他的层级比一般的政府部门某一个省一级还要高,是一个统筹作用,这个层级实际上增加了。增加了这个以后我个人认为,对我们提高中央政府的集权度和国家治理的效率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统筹推进改革也好,推进发展的任务也好,稳定我们的国家安全也好,我觉得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六、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改革目标和推进改革是最重要的
对于三中全会这个《决定》的总体印象我想再总结几句,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一)在道路等根本问题上回答的越鲜明、越坚定,改革的后顾之忧越少
如果我们不再用那些所谓老提法把道路这些基本问题说的这么清楚,稍加含糊或者这些老提法算了不说了,或者故意不说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鲜明坚定,那些新提法里边所包含的很多改革动作都容易引发公众对你基本道路的动摇,认识的模糊,每一个市场化方案走不通的时候都可能让人觉得,我们是不是想奔向西方式的市场经济的治理了,我们还要不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了?所以我觉得这次改革,第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三中全会回应了各界对改革得几乎所有重大关系
这几年以来我们大家在改革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在三中全会的公报里边都可以看到回应,这个回应有的是原则性的回应,有的是对我们期待值还高的具体措施的回应,但是都回应了了,体现了我们改革的决心。
(三)部署风格比较务实
接下来就是,整个部署还是比较务实的,虽然只是风格问题,但是也不容易,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他自己个人的一些风格在里边,包括一年来我们改文风的体会。
(四)这一轮改革成败的关键仍然在落实问题上
最后一个,这一轮改革成败的关键仍然在落实问题上,能否最大限度的落实,尤其在落后当中怎么去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改革目标和推进改革是最重要的
这是我对这个《决定》的总体印象,我们还得继续再更细致的学习。总的来看我想说,所有这个《决定》无论在道路问题上、还是在具体的改革问题上,说改革我们到底能改到什么程度,今天的目标提到什么程度,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在实践中怎么保持合理预期,我个人认为归结到一起,在我们继续领会三中全会和实践它的时候就坚持四个字,也是老提法,老生常谈,但还要提,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过去一年中央带领我们一起转作风、转会风、转文风,包括落实八项规定,包括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破四风,我个人体会,我觉得这些作风的转变都很重要,但是这些作风都还不是这个执政党最本质的作风,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人92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最本质的作风如果只有一条就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今天我们谋划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就要坚持这个,我们实事求是的看待我们提出的目标,对它保持合理期待。我们党政干部和我们身边的人民群众一起去实事求是的看待我们每一阶段能做什么,我们能取得的进步,和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改革的周期里,我们所面对的那种约束和局限性,我觉得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是我们这个党也好、我们各级政府也好,最核心要抓住的问题。当我们全面推进改革的时候,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尤其是部署改革的时候,这个时候新的理念很多,决心表达的很充分,新的措施提出的扑面而来,目不暇接,越是这个时候我觉得越要多强调一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你不强调这个容易让大家对改革的前景过于乐观,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真正改革的难点最终要体现在怎么去处理今天越来越复杂的利益关系。
如果我们去评价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将来5年以后、10年以后评价它的成败得失,除了在不同的具体领域去看他局部的得失之外,我觉得我们还要看今天在我们的舆论场上、我们的身边发生的那些围绕着利益纠葛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冲突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我们看到的非常多,征地拆迁违法的冲突,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区域利益的冲突,这几年频繁出现的很多城市想上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结果被市民给反掉了,我们工业化的进程、城镇化的进程和广大公众日益提升的环保诉求之间目前所爆发的频繁出现的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一个决策民主的新的机制,这个机制不是只关照某一种利益,而是让我们的工业化的诉求、城镇化的诉求、经济发展的诉求和我们环境保护的诉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是三中全会这种改革,我认为虽然没有写进文件,但是是我们付之于最大期望的地方。如果这样的冲突、这样的矛盾,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以后2020年的时候仍然频繁发生,说明我们这轮改革还没有触到最痛点,我觉得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改革的目标和去推进改革是最重要的。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