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现状、问题与未来(2)

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现状、问题与未来(2)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无论是从实体法上还是程序法上来看,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展。但是,与联合国采取的越来越多的旨在废除和减少死刑的国际文件所确立的人权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严重犯罪的发展趋势和死刑的实践

下面的图1反映了30多年来中国犯罪的发展趋势。

图1:1982-2010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严重刑事案件数量的变化(单位:起)

1

注:Mord:故意杀人;Raub:抢劫;KV:伤害;Vergew.:强奸;Diebst.:盗窃。本图的数据来自1983-2011年《中国法律年鉴》;2000年以后严重盗窃的统计标准发生了变化,仅仅是指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辆。因此,2000年后的数据比1999年的数据有大幅增长。

观察图1可以发现: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的这些严重犯罪有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比如,与1982年刑事立案数相比,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从重从快严惩犯罪的《决定》颁布以后的8年时间里,即1984-1991年,凶杀案件平均每年递增30%,强奸案件年递增近20%,伤害年递增35%,抢劫年递增80%,严重盗窃年递增近3倍。从30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杀人罪和强奸罪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严重盗窃罪、抢劫罪和伤害犯罪。这些和公民个体生活紧密相关的严重犯罪的突出增长,直接危及公众的安全感,加之媒体的持续报道,最终会导致对所有犯罪实施更为严厉的刑罚制裁的需求。而这恰恰容易成为政治家拒绝废除死刑的民意借口。

根据最高人民在2003年3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5个年度的工作总结报告,自1998至2002年全国法院共审结283万件刑事案件,判处犯罪分子322万人,比上一个五年分别增长16% 和18%。五年期内,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有大约819000人,约占总数的25%。2004年有146218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与前五年被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平均值(163800)相比较,2004年的重刑判决有了明显的回落。尽管5年到死刑的判决人数总体上呈现出总体回落的积极趋势,但是占死刑份额较大的处理毒品犯罪的司法实践却是完全相反的趋势。从图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毒品犯罪和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工作量在1991-2010年间的总体增长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重刑化实践(表1)。

2

2011年1-5月,全国法院共新收毒品犯罪案件25986件,审结22633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24815人,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6667人,重刑率为26.8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2.06个百分点6 。毒品犯罪的重刑化实践,不排除判处毒品犯罪在所有犯罪中被判处死刑的比例上升的可能性。

图2:1991-2010年毒品违法和犯罪案件统计数据表(破案数[Aufklaerungsanzahl]:起;嫌疑[Tatverdaechtige]、逮捕[Untersuchungshaft]、判刑数[Verurteilte]:人)

3

注:本统计数字引自1998-2011年《中国禁毒年度报告》和相关年度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部分数字是根据报告中提到的比例计算而来的

本文关键词: 樊文 死刑制度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