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岸硕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网络虽然信息发达,也大多数书本都有,但是图书的存在是必要的,尤其是圣贤教育书籍,文字和纸张是人类的福气,看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扩充,同事看的时候可以达到身心恭敬,态度诚恳专注,而且懂得对书物的爱护。
答:我觉得读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习惯。但是,如果多数人不买书,出版社就难以维持,或者很多书都不出了,我们也就没有书可看——看过去的可以咯;赶紧买书以后看吧
寻根文学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纸媒体如何向新媒体转身,从目前高调转身的一些案例看,并不是十分成功,仅仅把纸媒体的内容搬到网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民需求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根据需求增加内容?
答:说的对,不是轻易的转型,而是要变成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专家——需要有互联网行为的了解和思维方式的大转变。
温柔的泰迪熊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南京一家书店推出“裸体阅读”,引来大家的众多争议。书店说,他们想以此告诉读者,阅读没有门槛。但是这种方式读者真的就热爱阅读了?书店是真想引导大家关注阅读,还是纯属炒作?
答:包括诚品书店都是以其它收入为主;图书购买量下降,用别的招数就是干别的去咯,书店生存的危机没变。网络图书销售也对实体店带来很大的冲击;网上书店在国内是不盈利的。
深苑梓童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越来越少的时间来关注纸媒了,这些现在是都靠政府支撑着吗?是要走向消亡吗?
答:有人说,党报不是会一定订阅下去吗?是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在上网都在手机上看视频和图片、微信微博,党报也没有阅读率,就没人投广告咯。
孙问问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新媒介的优点在于便携,并且大部分使用新媒体阅读的人都是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很快,纸媒如果想要继续存活您觉得是否也应该做一些适应社会这种情况的改进呢?
答:新媒体我称之为平台,今后的趋势是具有传播、社交、内容下载、在线娱乐、购物和阅读、金融等综合性功能;它是无边界的娱乐,是无限大内容无限丰富的平台,所以,报纸、杂志和图书都不如它丰富、有趣、娱乐、快速和互动。人们生活方式逐渐移动互联化。
大旺哥V :向 @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对于这些,我想说的是有什么对策吗,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答:有什么对策吗?我个人的对策建议是两个,一个是像博瑞传媒和浙报传媒那样加快向多媒体和网络游戏等领域转型,另外可能今后要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体的主战场。
文化产业管理考研 :对@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怎么解决民族文化产业中的片面化,表面化,怎么更好的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谢谢。
答:文化特色比较有助于本地旅游;对外推广销售的文化产品要突出普遍性的价值和娱乐,如果电影拍的是某个宗教的故事,其它人就不一定会看。旅游今后需要拓展体验性内容。所以迪斯尼会对其它旅游景点带来很大冲击的。
大旺哥V :向 @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盗版书泛滥是不是也延长了纸质图书的寿命呢。
答:关键是盗版书的总体数量也在快速下降呢!
黄翔堃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您觉得网络世界是不是很可怕?
答:我觉得网络购物和网上娱乐会占据三十五岁以下人们的主要生活文化的内容;也会占据五十岁以下的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有商业价值(购买力)的人群都会被网络所吸引,所以腾讯、百度和阿里、小米、京东、360等都会不断并购和壮大。
安达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大爆炸,传统纸媒怎样做才不会被淘汰?
答:我的研究表明,传统纸媒无论怎样都难以生存,将来可能就是网络上的阅读和娱乐、社交等一体化,做纸质媒体出版不容易转型,而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商业模式来思考不同阅读环境下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
wuyingya :向 @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就是问这个,图书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
答:我觉得书店都会倒闭(新华书店如果没有政府税收减免和补贴也会倒闭;网络图书销售加速实体店的倒闭,实体店的倒闭加速图书阅读的下降。我建议政府在每个城市出钱包住一个较大的书店。
随无涯阁主 :向@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纸质书印的越少就越贵,越变越贵,将来再难享受撕书的乐趣了。
答:我赞同,如果看书的人少,书店就撑不住;然后是出版社撑不住,然后就是出书很少而且很贵。现在的趋势是看书的减少,买书的减少,被其它娱乐和上网等替代了。
柳亿达决定每天都要没心没肺活着 :向 @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目前电子书市场是否已经处在瓶颈?如何发展?
答:电子书将来不是主流;目前主要是视频、游戏、社交和广告等;电子书要有网络思维,像盛大文学其实主要是拓展下载之外的收入;国内多数还没有电子阅读的商业模式。
_张丸子_ :向 @北京大学陈少峰 提问: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断言纸质读物会消亡,可事实并非如此。数字时代的来临,纸质书若想和电子书很好的共存应该找到怎样一种更好的营销模式?我曾经听过有人说捆绑式营销,您认为有可行性吗?
答:纸质媒体和纸质书要对应的冲击是娱乐或者网上体验,是多媒体的内容和社交,年轻人是以视频、影像和互动为主,而不是文字;文字阅读也不是把图书和报纸搬到网上,而是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电子阅读目前在网上好像只有盛大文学和中移动阅读基地有商业模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