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压力”实现真改“动力”最大化

整改“压力”实现真改“动力”最大化

核心提示:前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央和国家各级机关范围内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各地也不断深化,共同将教育实践活动推向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环节。对此,刘云山在中央督导组组长座谈会上强调,整改关键是真改,督导务必要从严。

前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央和国家各级机关范围内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各地也不断深化,共同将教育实践活动推向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环节。但不可否认,各部门各单位整改落实工作进展不平衡,活动过程中松、软、拖的“衙门作风”,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遏止。对此,刘云山在中央督导组组长座谈会上强调,整改关键是真改,督导务必要从严。

“压力”和“动力”总是相互依存的。正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向纵深挺进,不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阻力面前,要想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就必须让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所带来的“压力”转换为攻坚克难、转变作风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化的强大“助推器”。

徙木立信,思想“压力”实现真改“动力”最大化。“四风”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沦陷”所导致的,是政绩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错位的结果。诚然,思想是作风的“源”,也是整改落实的主要推动力,唯有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时刻紧绷整改和真改的精神“弦”,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到徙木立信、言而有信,才能让查摆出的问题不再束之高阁,避免当初的整改承诺沦为一张“空头支票”。

踏石留痕,督导“压力”实现真改“动力”最大化。督导是为了以局外人的角度,更全面、更真实地审视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下一阶段整改工作的落实提供指导。而对于那些整改方案不完善、整改措施不落实、问题较多而成效不明显的部门和单位,坚决杜绝“降格以求”、“放行过关”。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重拳出击,见到了督导工作的实效,才能不断化“压力”为“动力”,为思想“加油”,给行动“添火”。

久久为功,制度“压力”实现真改“动力”最大化。不管是在十八大,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度”一词都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毕竟,作风“积弊”如“三尺冰冻”,它的顽固性决定了反“四风”的长期性,而徙木立信和强化督导只是整改的“前奏曲”,要想真正实现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质”的转变,就必须靠制度来编织“牢笼”,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设“高压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约束权力的长效作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