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就业困难人员变身“菜农”(3)

安徽:就业困难人员变身“菜农”(3)

核心提示:安徽省繁昌县平铺社区的部分居民也赶上新潮。他们转变身份,由“蹲街的”变成“泥腿子”,种植蔬菜发家致富。与外地不同的是这些人不是身怀一技之长的时代精英,而是一群就业困难人员。说起这一变化,今年59岁的当事人拾景峰深有感触地说:“这都得益于社区组织和人社部门的关怀啊,没有他们的真心帮扶,就没有我们这些困难人员的再次就业创业。

“这是他的开心农场”

拾景峰今年春节后他就没有像往年一样外出打工,可他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多少。因为,他所在的繁昌县平铺镇将他列为低保户就业困难对象,享受到应有的就业政策补贴。而且,社区还划了面积约一分的田地给他无偿使用,按时令种植蔬菜、瓜果。

“现在的蔬菜这么贵,种点菜自家吃,节省了不少开支,吃不了的他还能拎到农贸市场,卖点钱补贴家用。现在他每天早晚都要到田间去,感觉特充实,这是他的开心农场呢!”拾景峰的儿媳妇高兴地告诉我们说。

像老拾这样拥有“开心农场”的,在平铺镇社区已经有了三四十户,而且有不断增加的势头。低收入群体有了这块地,菜篮子四季不空。如果说拾景峰通过社区的“菜篮子工程”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那么下岗人员黄祥银则是在这块田地上实现了再就业,发了家致了富。

黄祥银年近五十,以前是平铺周边知名的铁匠师傅。随着社会发展,他这个打铁好把式没有了市场,无奈地失了业。几年来,他东闯西奔,尝试了不少行业,可是,一没技术,二没本钱,创业的理想一直遥遥无期,只能靠打零工谋生。今年初,县人社局和社区干部来给他介绍“菜篮子工程”,他根本看不上眼:“种田只能保证饿不死,还能弄出啥子名堂来?一个泥腿子还能翻了天么?”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黄祥银拿到了一亩地,一边继续在周边打工,一边种菜、卖菜。从年初到今年的9月,他在这一亩地上的纯收益超过了5000块钱。他稍微算了一下说,全年的收益大概不低于一万。“想不到,做田也能做出模样来呢!”黄祥银憨憨地笑着说。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