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思考与路径

关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思考与路径

摘要: 自然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人与自然相协调,是评价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走出人与自然相冲突的困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依据环境承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开拓天人合一精神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分别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探寻提升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方式;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人类古今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与自然相协调,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人与自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远古时期和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科技发展缓慢,人在自然面前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局面。无论是在预防和抗拒自然灾害方面,还是在高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方面,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能力比较弱。在工业社会,随着科技迅速地发展,人在发掘和利用自然方面,在局部领域越来越主动。但是,这其中存在掠夺性发展。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说,在远古时期和农业社会,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力高于人对自然的破坏强度,那么,在工业社会,人对自然的破坏强度则要高于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力度,并最终反受其害。因此,从有人类文明历史以来,尽管人与自然之间的力量对比有进退消长的变化,但是,人类还没有走出人与自然相冲突的历史阶段。为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恶化?如何从人与自然相害走到人与自然相协调,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人与自然相冲突的反思

自然中的任何现象,从物理层面看,都是一种能量转化和物质变换,实质上,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活动及其后果,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恩格斯说:“自然界中无数的起作用的原因,过去一直被看做某种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存在,即所谓力——机械力、热、放射(光和辐射热)、电、磁、化学化合力和分解力,现在全都被证明是同一种能(即运动)的各种特殊形式,即存在方式;我们不仅可以证明,这种能在自然界中不断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且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中和在工业中实现这种转化,使某一形式的能总是相当于这一或那一形式中的一定量的能。”[2]世间万物之间的交往与活动,包括人类的生产与消费,基本上是事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能量的转化和物质形态上的变化。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自然中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活动。而且,这一活动及作用将伴随人类的始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