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思维:有效领导的思维模式

牵引式思维:有效领导的思维模式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用了“牵引”这个新概念,通篇描绘的改革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恰恰充满了牵引式思维的理论之光。揭开牵引式思维“神秘的面纱”,对提升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用了“牵引”这个新概念,通篇描绘的改革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恰恰充满了牵引式思维的理论之光。揭开牵引式思维“神秘的面纱”,对提升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牵引式思维的领导意蕴

牵引式思维,通俗地讲,就是用未来引领现在的思维,即以目标为基点,用远景来确定现实的目标,然后在完成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目标层次,直到最终目标完全实现的一种思维方式。牵引式思维与领导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其能量的发挥关键在于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被正确地认识并科学地加以运用。在正式组织中,一般认为,领导的核心价值就是“率众达标”,即对追随者进行引领、导向,朝着既定目标并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美国著名领导学家华伦本尼斯指出,“领导是做正确事情的人”,“领导关注的是方向、前景、意图、目标和效果”。用目标来引领眼前、组织实践既是领导方式与方法,又是领导者的职责与使命。

牵引式思维在领导活动中体现顶层设计的智慧。首先牵引需要做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是着眼长远、全局、本质与未来的宏观规划或谋划,它使领导者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战略思维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实现领导创新。牵引式思维是一种不断打破现状、通过革新而达到未来目标的思维,它促使创新性行为变为领导活动的常态。再次,使现实变得更有价值,即摸着石头过河是在顶层设计的望远镜、雷达扫描下,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摸。这会使领导者更加立足现实,尊重现实,把握现实,更科学地遵循和运用实践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活动会更具主动性与自觉性。

牵引式思维的基本特性

现实中,还有不少领导者缺少牵引力,如:一些领导没有方向感,盲人指路;一些领导停留在经验上,沉浸在辉煌的历史中,满足于生活在过去的延长线上;一些领导一头扎进事务堆,只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等。实践证明,不善于牵引式思维的领导是缺少牵引力的领导,同样也不是有效的、成功的、称职的领导。因为这种思维模式具有以下特性。

首先,它是目标展开的思维。牵引式思维首先要确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决定每一步行动。目标展开要求探求比眼前更多、更大目标的行为,它从组织或社会的最初需求出发,逐步扩大目标层级,提高目标层次,使之展开到最终期望的状态。因此,最初的目标只是一个起点,是一个引导向更高目标进发的起点,而随后的目标会接踵而至。目标展开的功能在于让领导者区分问题的本质,然后有效地分配注意力,以保证将主要精力和优势资源集中在完成本质任务上,从而避免繁杂事务的干扰。

其次,它是追求应然状态的思维。应然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状态。如果说目标展开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那么追求应然状态就是为解决问题,即通过不断地追求理想,不断地打破现状,做到不间断地实现突破和创新。这要求领导者不能满足于一时目标的实现,而是将每一个实现作为新起点或新基点,每一个成功都是通往下一个目标的一个环节或中介,不断地向终极目标进发。领导者如果在今天看不到未来,那么明天就会“生活在过去”。

再次,它是收集必要信息的思维。在牵引式思维下,只需要收集能解决方案所需的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那种“在问题领域内信息越多越好”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而“通过有目标地问一些问题和提出想法,将引导你直接地达到目标”。所以领导者要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去获得对问题解决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信息的主人,成为获得、整合和驾驭信息的高手。

最后,它是持续变革的思维。世界在变,领导者必须作好随时变革的准备。持续变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实施解决方案时就准备好变革和改良解决方案的计划;二是扩大目标层次,准备下一个新起点的计划。可以说,变革促进了对领导活动的需要,而领导者往往又是变革的发起者和管理工作者。牵引式思维遵循事物运动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从来不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而是对每个方案作好了随时变革的准备。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