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8)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8)

(三)矛盾分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石

毛泽东发扬光大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把辩证法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彻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证。他讲到要正确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等。如此,毛泽东科学地创立了统一战线理论,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妥善处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邓小平深刻领会和把握了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并在新的形势下灵活运用。如此,才有了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领域才实行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才有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有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这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矛盾观的运用和发展。新时期,江泽民同样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如此,才有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有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才有了文化上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才正确处理了民族和宗教问题,才有了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正是对毛泽东矛盾思想的深刻理解,才有了胡锦涛的和谐矛盾观,主张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推崇以人为本,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矛盾观。可以说,矛盾分析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

(四)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论基石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是改革动力论的理论准备,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属性的关键。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源泉,苏联共产党没有找到正确答案,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集中表现为‘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观,其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质,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论基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