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解读: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

《决定》解读: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观点、新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必须始终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参股形式融入国有经济,将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和倒逼机制,推动国有经济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二是在国有经济处于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情况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不会导致控制力的减弱,而且能够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一点已为实践所证明。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共控制上市公司953家,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8.5%,总市值超过50%,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三是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扩大国有经济在体制改革、技术变革、新产业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的示范作用,同时促使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良好形象,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关系逐步理顺,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形式,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明确授权主体和被授权公司的责、权、利,最终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更多地投向自然资源、航空航天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分析和把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大力投资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重点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有资本还可通过财政、基金等途径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达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当前,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研究和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路径。二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进行分类改革。对具有较大公益性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应加大投入,在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对自然垄断行业,国有资本要继续控股经营,但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三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激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企业家职能;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继续推进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要求国有企业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