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宋福范: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3)

2、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谈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谈的,而是从特殊意义上谈的。什么特殊意义呢?我觉得主要就是紧迫性。什么紧迫性呢?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这样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说面对今天中国共产党所遇到的挑战、考验,如果我们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话,那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无望。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就很难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载起了他应当承载的使命、完成了他应当完成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就只能是等着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我想从两个角度对紧迫性做解释。一个角度就是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全部问题的根子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紧迫性表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着眼于解决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问题。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一整套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宏大思路,这就是十八大精神。十八大精神要想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得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紧迫性。

第一个方面,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究竟面对着哪些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做了高度的概括: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任何其他别的阶段上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问题。请同志们一定注意这个论断,它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甚至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论的一个基本依据。很多问题的解决措施其实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论断提出来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召开的这五年,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五年,如果这五年工作做好了,中国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中国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这五年的工作做不好,那么极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井。什么叫中等收入陷井?按照联合国相关组织的研究规定,世界上有一大批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在他们的人均GDP跨入了中等收入这样一个门槛以后,很多国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跃升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里去,整个国家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停滞、政治动荡不安、民生日益恶化的面貌。通常,我们把陷入这样一种状态的国家和地区叫做中等收入陷井。

对于这个中等收入陷井怎么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可能大家比较容易明白。一个国家如果有足够多的贫困人口,有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一般现代化的起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价格低,生产的东西就便宜,便宜就会打遍天下无敌手,就会迅速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市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就算起步了。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推进到一定程度,比如说到了此时此刻中国这样一个程度问题就全面出来了。劳动力价格在上涨,资源价格在上涨,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产品还卖过去那样一个价格就卖不出本来了。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干,所以就要涨价。一涨价,就被迫让出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市场。按照现代化的规律,离开了低端市场就要往中端和高端走。但是,很多国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挤不到全球产业链高端去。自主创新能力,它是跃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必要条件,它需要依靠综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环境。很多国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不得不卡在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这个不上不下的阶段就表现在以上提到的中等收入陷井。

当今中国,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井。我梳理了一下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样一个要求做了一些新的分析。我认为当今我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位的就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量存在,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面对的全部问题的根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的主要依据。这些障碍的存在就导致了今天中国面对的一个最严峻的现实——三大差距持续拉大。哪三大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贫富差距,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最尴尬的现实。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中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要通过20年的努力把中国当时那样一个总体小康变成一个全面的小康。当时我们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20年的努力到2000年,中国已经达到了小康。按照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设计,我们已经如期使中国实现了小康。但是审视当年的小康,第一,水平太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一千美金;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一千美金也不是人人都有一千美金,这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里面隐含着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和贫困差距。总体小康有水平低和不平衡的特点,所以中央就决定我们再干20年,使中国这样一个总体小康最终形成一个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什么小康呢?我的理解可能比较简单,第一,水平更高,第二,相对均衡。什么叫相对均衡?三大差距大幅度缩小,就叫相对均衡。到现在为止,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期间我们现在究竟干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今天的中国小康的水平应当比2000年时候那个小康要高得多。这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远远高于世界年均增长3.9%的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超越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一批老牌的发达国家,成了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当年的一千美金到了六千多美金;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500多种工业商品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越了美国,达到了20%。

讲水平,已经远非是2000年那个时候的水平可以相比。但是讲平衡呢?我们不得不非常尴尬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努力了13年,今天这个差距可能看起来比2000年还大,这是中国遭遇到的一个最尴尬的现实。这样一个现实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严峻后果。这就是十八大报告里面讲的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三大差距的拉大意味着大多数人消费能力不足,大多数人消费能力不足就意味着中国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就无法消化中国日益变大的产能。

我们制造了全世界无与伦比的产能,当这个产能规模还不大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还勉强能消化得了。比方说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电冰箱、电视机供不应求,想买个电冰箱、电视机不托个人,好像还买不上。但是这种状况维持的时间很短,到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开始,中国骤然加快了发展经济的步伐,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再也追赶不上产能增加的步伐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也是当时的中央为什么千方百计想要加入WTO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朱镕基总理曾经讲,我们一定要加入WTO,经过13年的艰苦谈判我们也要加入。加入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强大无比的买主——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第一,他们的收入高,有钱花;第二,他们的社会保障好,敢花钱,又遇到了来自中国不花钱一样的商品。一个能买,一个能卖,双方都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情况大变,特别是后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地延续,中国的出口就开始大幅度下滑。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