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媒介治理(2)

如何加强媒介治理(2)

整合各种资源,不断改善和优化媒介自我治理结构。目前,媒介自我治理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媒介领导层为治理主体,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有效监督,致使媒介自我治理成了“自说自话”。以往媒介的领导既是决策者,也是管理者,极容易受到“内部人”“内部问题”的干扰,出现捂盖子的现象。长此以往,媒介治理要么走过场,要么半途而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进行媒介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媒介自身和外部社会资源,形成由媒介领导层、媒介治理监督层和社会监督力量三方组成的较合理的媒介治理结构。媒介治理监督层可以由媒介内部资深的媒体人、中层管理者、职工代表构成,其主要职能是对媒介自我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量化考核;社会监督则可通过微博、短信互动、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表、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吸纳社会民众的意见,形成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大众传播媒介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自觉规范媒介行为。媒介自我治理不能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传播环境日益复杂,大众传播会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进行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抵制种种诱惑,不媚俗、不跟风、不唯利、不唯上,必须有规范、合理的制度机制做保证。因此建立媒介治理的有效机制才能避免媒介治理陷入“运动式”“应景式”的误区,使媒介自我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达到真正治理的目的。

媒介自我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应针对问题、突出难点、讲求策略、重在建设。大众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是媒介自身因素造成的,有些却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如体制的问题造成媒介在行政管制和市场竞争的边界中进行突围,“钻政策的空子”“走市场游戏规则的钢丝”等现象就会屡屡发生。媒介治理时要厘清问题,对那些影响大、危害性强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下大力气整治。对于普遍存在的、一下子很难解决的问题,如记者的专业报道能力方面的问题,就应因势利导,通过业务培训,传、帮、带等多项举措加以提高。媒介治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讲求方式、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取不同治理对策,要敢于大胆创新。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回应社会关切、弥合社会分歧”。大众传播要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在社会公共治理中,发挥好治理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通过媒介自我治理工程,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打造媒体的公信力。只有这样,大众传播才能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其应有的媒介品格,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危机中,勇于担当,彰显责任情怀,当好建设者,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