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摒弃私心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
目前,“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功利化”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滋生蔓延,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同志批评别人拐弯抹角,批评领导歌功颂德,自我批评轻描淡写,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这些地方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这些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一些同志“怕”字当头,“私”心作怪。“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总之是“怕”影响“私”利。“怕”的心理和“私”的欲望导致了这些同志未能摆正个人与同志、个人与党组织、个人与党的事业的关系,丢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也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没有任何“私”利的党,也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毛泽东曾经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对于自身的缺点错误,是藏着掖着?还是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这对党员来讲是党性问题,是衡量其政治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问题。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面前,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以“公”心看待缺点错误,从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心忧百姓品自高”,“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我们情系人民,放下“私”欲,就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同志和群众的批评,光明磊落地承认缺点错误并积极改正。
面对他人的批评、承认自身的缺点错误有时难免会让人“脸红”、“出汗”、“丢面子”,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揭短亮丑”是为了让党员同志更加健康地成长,也是为了给同志们更好地干工作“加油”、“鼓劲”。而且对于共产党员来讲,所谓个人的“面子”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前又算得了什么。因此,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讳疾忌医,不能为了怕“丢面子”而丢掉这一防身治病的武器。
应当承认,“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一些政治运动中批评过了头、过了火,搞成了大批判、大批斗,伤害了许多同志,让人们心有余悸。”为确保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公正地进行,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制度办法,切实做到对批评者和自我批评者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让批评者和自我批评者敢于“揭短亮丑”;对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要予以严肃处理。党员同志批评别人要实事求是、以团结和帮助同志为出发点,不能凭空捏造或者搞人身攻击、泄个人私愤;自我批评要深刻到位、触及思想灵魂,不能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做表面文章。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党员同志的努力在党组织内形成“闻过则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氛围,为党员同志营造敢于担当、勇于改过的健康党内生活环境。
四、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解决“四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这一阐述不仅是对党所取得辉煌成就原因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对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和要求。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是一项党建工作,但决不是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独角戏”。如果闭门造车,没有群众参与,未反映群众的心声意愿,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也难以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因此,要开展好活动,解决好“四风”问题,就必须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活动成为听民声、集民意、聚民智的民心工程。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党员干部存在“四风”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怎样整治“四风”问题,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四风”问题是否真正得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最有数。因此,要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四风”问题,就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是开展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充分听取、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众的帮助支持下认真查找并积极解决自身的“四风”问题,而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自以为是。同时,党的宗旨决定了整治“四风”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所以我们要从群众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查找问题,以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期盼存在哪些差距为视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来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
解决“四风”问题,既需要群众的参与支持,也离不开群众的监督评议,必须请群众来当监督员和裁判员。广大党员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这不是让群众来当顾问和参谋,而是让主人来监督和评议公仆,让裁判员来监督和评判运动员。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整治“四风”问题成效的重要标尺,要让活动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让人民群众参与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单纯搞几张调查问卷,或者象征性地视察调研,而是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有序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特别是要在查摆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措施、评议改进情况等关键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走过场”、“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在活动中要坚决杜绝。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有效机制,及时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其有机融入到活动中,体现在活动成果上,努力使民声、民意、民智在制度的保障下成为整治“四风”问题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动力。
亲民者,民必近之。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只要广大党员走在人民群众身边、走进人民群众心里,活动就会“不虚不空不偏”,“四风”问题就会得到切实有效的整治。推而广之,只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党的各项工作就会更加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也会更加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