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2)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一些人将分配不公的讨论集中在“腐败、国企垄断高收入、财政比例过高”等方面。腐败和行业差别固然是拉大分配差距的因素之一,但从全局看,今天我国公有制经济仅占经济总量的20%,二、三产业5亿就业人口中,全部国有部门就业人数仅占13%。多数就业人口的工薪由资本-劳动关系支配,这是决定今天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基本的解决之道,一方面要重视建立企业工资协商机制,同时要重视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我们在破除极“左”迷信之后,也不要被“自由主义”迷信影响对事物的判断。

遏制腐败问题,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只有最大限度地精简政府、限制政府权力,才是遏制“以权谋私”的治本之策。但我们的历史经验说明,政府管理并不必然导致腐败,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腐败。限制政府权力是遏制腐败的途径之一。但现代经济社会是高度复杂的结构,离不开权威机构的管理和协调,限制政府权力只能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政府权力的界定,须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决不是说政府职能越少越好。

新中国一向高度重视防止干部腐败的问题,并在制度建设和动员群众监督方面,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近20年腐败有蔓延之势,其主要原因是在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对社会崇尚金钱的价值观缺乏教育和引导,对政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滞后、打击经济犯罪不力,以及某些改革政策的失误等复杂因素造成的。

曾经有学者宣扬“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不腐败就不能改革”的错误言论,这更是理论导向的错误。第一,不能简单在私有化和效率之间画等号,也不能简单在公有制和低效率之间画等号。第二,违反公平正义原则的“改革”及其造成的贫富差距,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影响深远的不良后果:就业格局动荡,社会信仰体系和政府公信力被腐蚀,市场秩序败坏(道德诚信缺失)等。

我国60多年的经验说明,任何体制的优劣都是相对的,一项出于良好愿望的政策,也可能带来负面结果。改革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命运,只有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精神,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方能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经济改革是为了激发经济活力、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研究改革要和生产力的研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20多年来,我们利用全球化机遇、发挥低工资优势,通过出口导向和国内需求的不断升级(包括大规模建设),拉动了经济起飞。循着这样的路径,我国的经济结构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部分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中低层次。近些年西方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工资成本上升,这样的发展路径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