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执政党的自我调适

新媒体时代执政党的自我调适

摘要: 新媒体的发展将公共空间划分为社会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两个部分,虚拟公共空间的膨胀改变了政党生态环境,迫使执政党进行适应性调适。网络执政力作为执政党动态调适的回应,需要通过增强政党适应性,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力,提高网络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网络舆情的研判、监管和引导能力,提高网络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强化新媒体对执政党的监督来实现。

关键词: 网络执政力;政党适应性;新媒体时代;执政调适  

新媒体的发展将公共空间划分为社会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两个部分。虚拟公共空间急剧膨胀,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政党的存续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政党及时作出调适和回应。

一、政党适应性与网络执政力

适应性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和新路径。所谓政党适应性,是指政党组织在政治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作为政治组织,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应对和解决政党体制发展中的组织适应和嬗变问题。政党适应性是一个复杂概念,目前存在着不同向度的认识和界定。布鲁斯·迪克森将执政党作为独立的分析单位,把政党适应性界定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创设,即对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利益更具反应性的政治系统的创建,它意味着从集权到民主的转变过程,是集权型政党在不牺牲既有政权体制的前提下,继续生存的一种改革途径。[1]迪克森在对政党适应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还将适应性区分为源于政党目标的转变,新的政策行将出台而促进组织变革的浅层次效能型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环境压力时所做的更为深层次的反应型适应两类。在亨廷顿看来,一个政党能否长久,适应性是一个衡量的主要指标。适应性是测度政治组织制度化的四大标准之首,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概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即环境挑战与时间考验的函数,是政治组织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2]在他眼里,适应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环境挑战越多,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综上而言,适应性是政党对组织功能危机和目标调整的内部回应,既包括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外适应”,也包括协调内部组织成员的活动目的的“内适应”。基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组织目标的经常性的调整,这种能力提升、功能定位、手段更新、策略重组的经常性,可以适时地减轻政党因结构不适应造成的“重负”并及时得到缓解,使这种“重负”不至于大到使政党难以承受的程度,从而给政党充当定时减负的“泄气阀”。[3]政党要生存并富有活力的发展,必须在功能上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能力,在目标上不断协调组织进程,在策略上不断更新手段。就新媒体时代而言,这种组织功能收缩变化决定着政党执政能力外延的边界。

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不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网络的普及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领域。党的执政,不仅要应对网下社会,还要驾驭和引导网上虚拟社会,尤其是回应网上虚拟社会空间,需提升执政党的网络执政力。加强网络执政力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执政面临的重大命题。从新媒体在政党领域的广泛运用来看,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政党对新媒体传播的主动接受与适应,同时也要求政党关注和加强网络执政力建设。网络执政力是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体现,是一个新概念,研究尚不深入。综合当前的研究,笔者认为,网络执政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新媒体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二是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党内活动、党务管理和党建工作的能力;三是科学研判舆情,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规律,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四是及时处置网民意见,加强沟通,有效群众工作的能力;五是运用新媒体对政党进行监督的能力;六是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和网络技术开发的能力。这六个方面环环相扣,共同构成党的网络执政力系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