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题搅动2014(2)

就业难题搅动2014(2)

核心提示:如何在就业难的大潮中寻找一条生路,不少人都把目光瞄准了为数不多的几条窄路,钻进“体制内”便是其中之一。“体制内”工作安稳舒适,据统计,其职业满意度在所有领域中名列前茅。

“马上”有工作?难!

“白领”让人趋之若鹜,而从事一线基础工作的“蓝领”职位却备受冷落;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招聘门庭若市,而急需人才支撑的中小企业招聘却门可罗雀

就业难,老生常谈,但谁也没想到,这一“难”在如今的中国就业市场会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

让699万名2013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最难就业季”落幕不久,“更难就业季”令727万名2014届毕业生压力更大。如何面对并化解就业市场上的痼疾?如何甩掉包袱迎难而上?所有人都在探寻着答案。

“冷热”专业冰火两重天

今年春节,就读于北京某著名高校国际新闻专业的周雷(化名)笑称自己会过得比较“闹心”。为了能逃过去年的就业寒潮,他已经把自己的硕士毕业时间延后了一年。

但参加了大小几十场面试笔试后,offer杳无音讯,他那堆制作精良的简历不得不留到春节后。面对学校就业网上更新速度越来越慢的就业信息,周雷愈发难安。

像周雷一样挣扎在就业大潮中的求职者还有数百万,对他们而言,一个个就业“门槛”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着手消除“门槛”,但掌握着招聘主动权的用人单位却并未妥协。“门槛”的设置可谓五花八门:非“985”、“211”高校不招,性别、户口所在地、英语水平、工作经验、家庭背景、博士学历详情等已经成为常态,学习成绩排名、研究生的本科出身等也成了“刷人”的标准。

而求职者在入学之前选择的专业则成为了给自己设置的最大“门槛”。“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的关于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热度不减,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长期停滞不前的专业让毕业生有苦难言,这道专业“门槛”让不少求职者在起跑线上徘徊不前。

以周雷的经历为例,考学时,新闻专业还属“热门”,但六年后,自己国际新闻的专业背景在传媒类人才需求萎缩的环境下已属“冷门”。另一名毕业生、来自东北某著名高校的王雨晴(化名)则告诉记者,因为学了一个极其不适合女孩子的工科专业,现在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

更让大学毕业生们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是,面对一个好职位,往往有千军万马一起来争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甚至更大的竞争比例,不得不让所有求职者一起“自降身价”以增加胜算。据了解,除部分高新技术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新入职岗位薪资待遇都没有明显提高,而在“买方市场”的压力下,求职者再没有了喊出理想薪资待遇的底气。

“体制内”需求高烧不退

如何在就业难的大潮中寻找一条生路,不少人都把目光瞄准了为数不多的几条窄路,钻进“体制内”便是其中之一。“体制内”工作安稳舒适,据统计,其职业满意度在所有领域中名列前茅。

“家里人觉得,只要不是"吃皇粮"就不是正式工作,跟打工仔没什么区别。”在西安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2013届毕业生李敏表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不仅工作安稳,更可能拥有在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长期福利待遇。因此,“体制内”需求长期保持旺盛,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高烧不退”。

但并不是哪里的“体制内”都那么吸引人。北上广等大城市或者二线大城市的岗位竞争激烈,甚至一个清洁工的岗位也会引发研究生们的争抢。而一旦涉及到“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偏远地区的岗位更是不招待见。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却正经历着人才荒。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