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惠导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3)

以普惠导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3)

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已成共识,并已上升到政策层面的时候,如何配合排斥性增长走向包容性增长的经济转型,实现由金融排斥到金融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转型成为关键。走向金融普惠,有两个重要方面:走出金融排斥,合理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目前我国金融排斥的状况如何?围绕普惠目标的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又会带来哪些争论?下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金融排斥现状和农村金融市场开放

金融排斥是指一部分人群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应该获得基础金融服务,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获得,即可视为金融排斥。实际上,金融排斥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排斥、价格排斥、条件排斥、营销排斥以及自我排斥等。自2010年起,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已经成为战略部署,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应“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之后银监会推出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相关政策。走出地理意义上的金融排斥,首先受到重视,这和国际上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相似。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被排斥在金融网点覆盖的范围以外。调查发现,许多农村居民连最基本的存、放、汇的金融服务都难以获得,遑论其他的金融权利。农村经济面临着全面的信贷约束,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如2002年对山东、山西、陕西三省的一项农户抽样调查显示:820份问卷中,表示有农信社贷款的人数只占15.61%;对农村小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77%处于资金紧张状态。[4]2009年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联合组织的对甘肃、山西、浙江三省987个农户的再次调查,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仅有16.4%的农户获得过农信社贷款;三省中,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机构覆盖率高,但也仅有26.3%的农户获得过金融机构贷款;农村中小企业中68%处于资金紧张状态。[5]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在2008年对12省市3135份农户的金融需求调查,得到的数据更低,低收入农户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的比例为13.2%,中等收入的为13.3%,高收入农户为19.3%。[6]韩俊等2009年对全国15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的情况也大体类似。[7]一项对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三省农户调查显示,存款、汇兑结算、代理和贷款这四项金融服务依次在基础性、迫切性上具备公共物品属性,供给不足会影响农户生存与发展。但仅有23.2%的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了满足,有19.2%的农户没有使用过存款服务,42.0%的农户从未使用过汇兑结算服务。在使用银行代理服务的原因中,有39.9%的农户是因为领取政府涉农补贴,28.8%的农户是新农合、新农保缴费,13.9%的农户是领取政府救济、补助金等,三者相加占82.5%。可见,国家涉农政策直接推动了农户对银行代理服务的使用。由此可知,由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将基础金融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来推动其普惠化,会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难题。[8]

除了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近年来活跃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几乎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的背景下,放宽农村金融准入,盘活并合理利用民间资本成为新的政策重点。《决定》中表明,“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标志着降低金融准入门槛的渐进式增量改革再次发力。自2006年银监会颁布实施《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普惠金融政策导向安排下,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近年来,涉及调整放宽金融准入的政策不断出台,但是这些政策却引发了很大争论,主要有以下五种解释: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