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伟:做一把老区的铁犁头

陈其伟:做一把老区的铁犁头

核心提示:衡量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陈其伟生命的全部时间只有56年,却像一把铁犁头,深深扎在泥土里,不惧荆棘砾石,步步向前,翻出新泥。自己磨耗了,却越发锃亮。

2013年7月7日深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朝阳公路,一辆小轿车向山外疾驶。后座上,一名面容憔悴的男子双眼紧闭,呼吸越来越微弱。他,正是多日奔波劳累、深夜在村部值班突发心肌梗塞的全国劳动模范、泉港区涂岭黄田村村支部书记陈其伟。此刻,黄田村主任陈伟聪坐在驾驶座上,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叫唤:“老书记,坚持住,再坚持一下,我们就快到了!”

到朝阳路口,一辆120救护车飞速过来。经过短暂检查,医生不无遗憾地宣告,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30多岁的陈伟聪傻了,推开医生,紧紧抱住老书记,反复念叨着:“老书记,不可能,你精力充沛得像装了发条!”……

衡量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陈其伟生命的全部时间只有56年,却像一把铁犁头,深深扎在泥土里,不惧荆棘砾石,步步向前,翻出新泥。自己磨耗了,却越发锃亮。

春来了,杜鹃花爬满山坡,静静地染红了笔架山。往年那个匆匆走过的老支书,今年再也没来了。但我们试图走遍他所工作过的每一个角落,去倾听关于他的点点滴滴。

“这26年,他是一把铁犁头!”

驱车进入朝阳公路黄田段,一条宽阔水泥路沿着山势蜿蜒向涂岭老区深处,很多弯道经过裁弯取直宽了不少,靠山谷悬崖一侧的路沿都装上的石栅栏或钢栅栏。窗外,山上的绿树红叶郁郁葱葱,路旁开满红的、紫的花朵的三角梅格外精神。深深吸口气,清新山风,芳香沁人心。

黄田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泉港、惠安、洛江、仙游交界处,四面环山,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一度还是市级重点帮扶村。通公路以前,村民买个化肥、日用品,要肩挑背扛,走30多公里山路。“山头光溜溜,河水溪中流。女人走仙游,男人到处溜。”顺口溜说的是早年黄田困苦,女孩子都嫁到邻县仙游,男人无田可种,没有活路,光棍多的景象。

没有路,就没办法解决脱贫致富问题。“1987年,老书记一上任就开始修路,到他突然离去的那天,还在为修路的事奔波。” 陈伟聪回忆说,老书记逝世那天是小暑,天气热得喘不过去来。早上7点多,两人就去查看村道裁弯取直工地,然后赶到泉港、惠安两地相关部门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午在惠安街上吃了一碗稀饭后,就在车里休息,下午又赶回村村道裁弯取直工地安排施工任务;傍晚又翻山越岭赶到仙游县园庄,协商两地道路扩建连接的事,奔波了一天;回村后,他又回村部值班写汇报材料。“夜里快11点,当我接到老支书的电话赶到村委会时,他已经倒在了值班室。”陈伟聪说,那天晚上,他还叮嘱我早点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要赶到省里,向相关部门汇报黄田溪整治项目。

“这26年,他是一把铁犁头!”作为“发小”,陈云腾谈起陈其伟,眼眶就红了。一开始修路没有钱,陈其伟就拿起锄头,带头挖山修路,工期紧张时连续一个星期没回家,因为水泥必须连续浇注,他当天晚上就通宵熬到天亮。为了筹集资金,他26年不分昼夜地向各界争取资金,还卖掉自己的拖拉机带头捐资。修朝阳公路时,他以甚至私人名义借了不少钱用来垫付工程款,过年时讨债的人一拨又一拨找上门,把他一个大男人硬生生地逼哭了。擦完泪之后,他又赶到修路工地。

孩子深夜突发高热之时,他在修路工地上,爱人突然离世之时,他在修路工地上,父亲病危之时,他还在修路工地上……陈其伟这份执著和干劲感动全村群众,大家纷纷拿起锄头、铲子到工地义务劳动,不要一分钱。一个包工头对陈其伟说:“就冲着你这股劲头,我就是不赚一分钱,也要帮你把路修好!”

凭着这股劲头,从1987年至今,陈其伟争取落实各级帮扶资金3700多万元。他带领村民开通了黄田至周边所有村落的道路达40多公里,四通八达,并且路面全部硬化,村民到山外时间由原来4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植树育林,引进资金,通水通电,通公交通数字电视,发展村办企业,一点一滴改变黄田的落后面貌,实现了三年一跨越、五年一变迁、十年造就一个新黄田的规划。“一靠党支部,二靠水泥路。”黄田村村民这样总结家乡过上幸福日子的经验。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