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其实是很爱这个家。”
采访陈其伟的母亲,是在田地上。当时,她正女儿一起手挥锄头挖地瓜。看见我们,老人家就拉着我们的手,慢慢地走到田埂,坐了下来,握着我们的手,一言不发地看着远方,过了一会儿,才说句:“伟啊,是个好孩子。” ……
一个哭声突然打破了我们的思绪。俯身在田地另一头劳作的陈其伟妹妹,站在那里,泪如雨下。
90多岁的老母亲、未成家的儿女、修一半的房子……猝然离去的陈其伟,留给家人是“心如刀割”。
……
在陈其伟小女儿陈小敏记忆里,从记事起,爸爸就经常不在家。小时候,她都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但是,经常半夜醒来,不见爸爸回来;天亮醒来,还是见不到爸爸。因为,他已经出去做事了。“我们一家人常常是10多天都见不到他。”她说。
在小敏记忆中,爸爸与家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2002年6月。由于妈妈意外离世,爸爸整整一周,神情恍惚,守在家里。但7天后的早晨,小敏起床后,又看不到爸爸了。陈其伟又领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在穷山恶水间辟路搭桥。
“在爸爸心中,村里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小敏说,哪怕是一向成绩优秀的姐姐高考落榜、爷爷病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一家人因老房子破烂漏雨寄养在姑姑家里等一些家中“大事”,爸爸都无暇顾及,甚至是“无动于衷”。
在小敏的印象中,妈妈身体一向不好,手脚都患有风湿病。爸爸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撑起整个家。因此,妈妈还得种很多地、还得打小工。有一次,妈妈割水稻回来,风湿病又犯了,脚酸疼得厉害。当时,爸爸就在家里,与村干部商讨工作上的事,根本无暇顾及妈妈。只对她说了一句话,“疼,就少种点地”。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收拾着刚割回来的稻子。我也哭着对妈妈说,“妈,不要哭呀,爸爸工作忙,村里的事又多,家里的事我会帮忙的”。可当时,小敏实在无法理解,爸爸怎么能这么无动于衷。
渐渐地,小敏长大了,开始慢慢地懂得爸爸了。“爸爸其实是很爱这个家的。”
父亲、爱人的相继去世,成为陈其伟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也比以前更沉默寡言了。“但对家里的事,也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柔情。”小敏说,不管工作多累、多晚,爸爸每天总要去看一下奶奶,聊上几句。“阿姆,快睡吧,今天一切都好,不用操心”。爸爸每次都是说完了这句话,才走出奶奶的房间,回到村部值班的。
小敏上大学报道第一天,陈其伟硬挤出时间,送小敏去学校。“到了学校,他不但为我买了日用品,连被子都帮我铺好。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爸爸细心整理生活杂务的一面。我站在一旁,眼泪一直在打转。”“在学校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要认真读书,吃好睡好,家里的事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村里还有好多事,我得赶回去了。”说完,陈其伟就匆匆离开了。
2013年7月7日深夜,小敏无法相信,爸爸就这样走。还没来得及尽孝,还没拍过一张全家人合照,还没听到您的女婿捧茶叫您一声爸爸,……您,怎么能不留一句话就离开了呢?
跪在爸爸面前,小敏看着他安详的面容,拼命喊着,“爸爸,我的爸爸,您回来!回来呀!您不是说,今年10月1日,要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嫁出去吗?您不是说等干完这一届,就好好在家里享福、带孙子吗?您不是已经买好了篮球、运动服,等明年新房子修好了,就在庭院里和我们兄妹一起打打球的吗?一生一言九鼎的您,这次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在整理陈其伟留下的两箱笔记本中,小敏看到其中在一页中写到:“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称职的党支部书记。但却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家人那么支持我,而我为他们做的却很少很少……我常问自己,我这样做值得吗?群众到底会不会理解?我苦苦思索,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想到坚强不屈的父亲,想到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妻子,想到十分懂事的孩子,想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想到群众期盼的目光,我更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