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平:让礼仪回归家教(4)

陈卫平:让礼仪回归家教(4)

摘要: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家庭可以和社区联手,在举办各种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传统礼仪  自“五四”以来,传统礼仪在家教中基本上已经退出了。

再则,家庭可以和社区联手,在举办各种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传统礼仪。

在这方面,韩国的有些经验是颇有启发意义的。至今,韩国大约有234所乡校。这种乡校与中国传统的民间乡校、社学类似,每逢假期为7岁到14岁的少年开设“忠孝礼仪”体验课程。课上,学生必须穿着传统韩服上课,学习传统的生活礼节。这些乡校也为举行传统成年礼仪和传统婚礼提供支持,还举办耆老宴并表彰孝行者和善行者。总之,这种乡校通过各种中小规模的课程或传统仪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实践传统儒家礼节的标准,使普罗大众都能体会到儒教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显然,这样的体验课程,会加深人们对传统礼仪的理解。

眼下,射箭在韩国青少年中非常普及,这和这些乡校把射箭和传统射礼的教育相结合有关。《礼记·射义》说,“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就在射箭的活动中,使青少年体悟射礼中蕴涵的“什么是君子式的竞争”以及“如何对待竞争遭遇失败”等哲理。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这就更加需要让礼仪回归家教。因为,城市化进程不是简单的造城、扩城,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升级更新。它在本质上,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城市化的进程,从人口流动来说,是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了城市。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家庭教育如何与城市文明建设相适应,就成为一个非常需要正视的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就人际关系来说,是越来越多互不认识的陌生人汇聚在一起。陌生人之间应当以怎样的文明方式进行交往,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礼义,提出了以文明交往的礼仪来养成和体现良好的道德品性,而礼仪教育首先就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这里面蕴含着“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以温情和亲情来塑造道德人格;在以礼仪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等道德建设的传统智慧。就此而言,让礼仪回归家教,就是让道德回归生活,让道德回归自然。这样的智慧是“礼仪之邦”的传统在当代中国复兴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