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一、突出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比如,有限的财力与教育投入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布局、管理体制与社会转型加快、城乡社区结构变迁之间的矛盾,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各方支持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切实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根据《决定》的要求,一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二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破解择校难题。三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四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五是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六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七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八是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二、突出抓好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改善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着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问题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仅是解决家庭基本生计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创业问题,就解决了民生的根本问题。

多年来,我国始终把就业作为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大事紧抓不放,就业总量一直稳步增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社会就业大局保持稳定。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仅2013年就安排就业专项资金513.72亿元(含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人口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期看,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达660万人,2012年增至680万人,2013年再创历史新高,达699万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专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决定》提出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新举措。一是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比如,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二是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要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三是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四是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五是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六是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