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五大战略性问题

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五大战略性问题

[按]2013年12月22日,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先生,应邀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学院,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新修订法律宣讲师资培训班作了题为《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五大战略性问题》的报告。会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学院根据录音整理成记录稿,现刊发。

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五大战略性问题

我今天讲“改革”,讲制度性的问题,或者说是体制性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语言叫“制度”。我从事的这门学科叫“制度经济学”,党的文件有时候叫“体制”。在我看来,“体制”与“制度”在学科里是一回事,体制就是制度,制度就是体制。有的时候为了说得委婉点叫“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新思路,我在2008年出版的《人本体制论》一书中曾提出“五环式”改革,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这么一个理论观点。五年过去了,感觉“五环式”改革,也就是“五位一体改革”这样一个思路,已经被社会所认识。

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已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改革的领域已不仅是经济体制,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体制。全面改革也不是枝枝节节的修补和改良。按学院要求,我今天只讲“全面改革”的第一方面,即“经济改革”方面。

提供给大家一本参考书,我2013年10月出版的《包容性改革论——中国新阶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维》。下面,我讲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五个战略性问题。

一、关于深度市场化战略

首先说,“深度市场化”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不是今天提的,是2001年我在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交的内部研究报告提出来的,这是12年前提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就把它公开发表了(参见《改革》杂志,2002第四期)。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白提了。提了以后,实践表明市场化进程没有深化,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本来2002年十六大以后,应该推进“深度市场化”的改革,但是,可惜没有。

从2002到2012年这十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金融危机进行反思(这里边很多东西值得反思,我说是应该的,该反思。为什么人类到2008年出了这么一场大的金融危机?这里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应该反思),但是,在反思中出现了一股批判和否定市场经济的“思潮”。国内,一些朋友包括负责官员中,内心深处对市场经济不感兴趣。

我们应该怎么看市场经济?怎么对待市场经济?我这本《包容性改革论》书第一章就写到,在中国要搞改革,首先要见天光,要看到天上有什么光?要看清时代的潮流。第一道“天光”,即经济领域“市场化”,你看,我书上写的: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机制” (见《包容性改革论》第13页),这是第一道“天光”,以市场化为代表,说全了就是“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说简单点就是“市场化”为代表,这是人类的第一道天光。

其实,市场经济也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它有好几个事解决不了。第一个它解决不了贫富差距问题。第二它解决不了生态恶化问题。第三,它也解决不了公共服务问题,等等,虽然它对缓和上述问题有作用,但它有局限性。总之,它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非常理想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在当今的人类还就属它行。从人类发展史上看,现阶段还没有比它更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嘛。

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我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我讲四句话。

一是“计划决定性”。这是毛泽东所主张的,搞计划经济。他也不是老祖宗,他是从斯大林那儿学来,因为斯大林是搞计划经济,而且指令性计划,这是第一个阶段。结果怎么样?这种制度总体是要不得的。计划决定性,这个制度它的缺点、错误更多,虽然它也有优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如地震来了这种体制有助于动员,但是平常情况下这种体制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压抑人的积极性,不符合人性。

二是“市场重要性”。胡耀邦同志主持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大,更明确提出了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赵紫阳同志作的十三大报告,在当时条件下,认识应该说是很前卫的,“市场引导企业”,提出了市场的重要作用。原则是不错的,但如何“重要”,并没有“捅破”。

三是“市场基础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提出“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请注意这三个字——基础性。应该说,“基础性”比模糊的“重要”要明晰得多,但是“基础性”也留下了很大的漏洞,它容易给人一个印象,似乎在“基础”的上面还有一个决定的力量。这在客观上给“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或称“政府干预型”模式提供了一个理论借口。

四是“市场决定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性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关键的就是三个字——“决定性”。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上有什么进展?我们可列出几条。我认为最大的理论进展就是这条,最大的进展,应该说,是它的一个突破,是它的一个贡献。将来历史上要给十八届三中全会记一笔功劳的话,什么贡献?“决定性”。决定性是理论突破,不仅仅是指它的强度、力度、深度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质的变化。这是当代人类的普世文明。“意味着中国将向政府主导型模式,或称政府干预性模式告别”,我这句话大家可以琢磨。

我说意味着将告别,但,是真告别、假告别?不是说告别就告别,是不是在实践中告别?大家可以观察。说着容易做着难!从理论上说,从我的主张看,政府干预模式真应该告别,但有很多朋友不喜欢告别。“告别了,我的利益在哪儿呢?”“真告别,我的权力在哪儿呢,告别了我们有什么好?”从理论上说,应该告别,实践上也应该告别,但实际工作上能不能告别、什么时候告别、怎么告别?那还要观察,不是你说一句话就能告别得了的,但是必须告别。这是这次决定中的第一闪光点,大家要把握。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里的市场决定性,其内在机制是什么?从理论上说,主要是三大决定机制。

一是供求决定机制,市场经济活动首先要考虑并认真研究供求关系及其变化。

二是价格决定机制,价格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信号。但,不仅仅是商品价格,更重要是要素价格。我们一些朋友,一听价格,马上就想到商品价格,商品上面贴的价目表。假如您要是一看到价格两个字,就马上想到商场里面的价格表,这还不到一半呐。因为下一步价格改革主要不是这一块,主要是要素价格。涉及到什么是要素?准确说,应该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什么?马克思说是三种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一般来说,是五大生产要素,即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这五大要素都有自己的价格。

三是竞争决定机制,如果没有竞争,价格机制不起作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人与你竞争,所以价格在这儿起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