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天委员
网络安全须从源头抓起
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大力扶持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推广。
构建国家信息安全屏障,就要大力扶持和推广应用可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努力形成开发、应用、保护国产操作系统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目前,国产操作系统缺乏相关厂商支持,与之配套的应用软件开发者寥寥,销售渠道不畅,因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难以撼动国外知名品牌的垄断地位。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一手抓操作系统研发,一手抓使用环境改善,在提供良好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苏银成)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委员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海量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日趋呈现“被公开”的问题,由此导致恶意获取、非法倒卖、随意外泄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频发生,直接威胁公民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刚性保护机制。
建议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信息保护范围与内容,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
(本报记者张志锋王珂)
保障粮食安全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委员
抵制浪费绷紧粮食安全弦
粮食从地里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流通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达700亿斤左右。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令人痛心。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粮食供求改善。全国粮食行业将在储藏、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不懈努力,全面推广科学储粮,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生态储粮,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同时,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之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把“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孟海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