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

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儒学”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倡导和政府推行是先导。我们认为应当在国家体制法规和教育行政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在义务教育内容和学术科研保障两方面支持儒学教育和研究,使儒学的思想体系和道德伦理通过人才培养、民间教化、社会推广、应用普及,来培育儒学全面发展的土壤,社会美俗全面改善的气候,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气氛。《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通过儒学教化走向政通人和、礼善俗美的太平治世,仍然是今天值得借鉴的历史通途。

儒学是具有丰富经典、系统理论、完整学说、成功经验和具有实践价值的学术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是启迪民智、塑造君子的首要学科,它的许多理论和学说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全面保障儒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根据中央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号召,教育部应当将儒学及其经典的学习与考核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将儒学内容纳入高考和其他各级各类考试之中,将儒学或经学列入大学本、硕、博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应设立更多的儒学招标课题和资助项目。当然,如果由权威机构做好儒学研究、振兴与普及的系统规划,国家再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全国招标完成,那就更好了。为了使儒学研究与普及建立起长效机制,还可以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的办法,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全国建立多个儒学研究、教学与普及机构,来具体组织实施。

班固在《汉书》中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具有学术的经典性和救世的普适性。当代儒学的复兴,也应当在学术研究的同时,立体地构建起儒学民间教育、社会推广和应用普及体系。首先,在国家层面制定儒学普及推广指导意见,使儒学普及的应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成为各级政府机构和推广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导向,支持鼓励优秀儒学普及读物的出版。国家和地方还可在电视广播中增加儒学普及之类的频道和栏目,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儒家的思想、礼仪和文化。大学、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及其他文化机构专门设立儒家“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体验区和定期举办“《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诵读活动。其次,汲取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经验,应鼓励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各地恢复和兴建孔庙、书院和其他机构,以便儒学的推广和教学的开展。同时鼓励有志青年专业从事儒学的学习和推广普及,对于以儒学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儒家伦理践行为职志的机构和个人,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源、奖励和就业机会,以便造就一支知识丰富、品行高尚,同时又具有儒家理论、礼仪践行和推广能力的儒学专业人才队伍,既为国内各地民众宣讲和普及儒学,还可以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输送合格师资。第三,为了促进地方的儒学普及,可借鉴汉代以来的经验,将儒学推广业绩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议在教育科目、公务员考试和各种职业培训中,把儒学及其经典作为必须学习和必须考核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