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北京“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2)

解决北京“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2)

摘要:中心城大概1000多平方公里,规划了绿化占到400平方公里,现在已实现300平方公里,但都在绿化隔离地区,例如大家看到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三海子公园等。但大家还是感觉绿化不在自己身边,尤其是核心区和建成区,找一块绿地很难。

划线

城乡接合部 纳入总体规划

目前的规划是叫“城市规划”,主要针对城市化的地区,而今后将把包括城乡接合部在内的农村地区全部统筹考虑,变成“城乡规划”。

黄艳表示,按照城市规划中提到的分散集团式、新城战略等,城市增长边界之外都应该是生态绿化。由于法规、相关政策的不到位,最大问题出现在农村。

“按照规划,核心区、边缘集团和新城之间用绿化空间隔离,但这些绿化空间没有很好的管控,出现了大量违建,而且都是在农民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出现违建。这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现在该为这些问题‘买单’了。”她表示。

现状是城市建设按规划,但农村建设是无序的。过去的规划注重城市,忽略农村,规划之外的大量建设出现在农村,每年土地投放农村要高于城市两到三倍,出现了城乡接合部,并且一直往外扩,城市规划之外的建设导致了各种“城市病”。

因此,未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从“城市规划”变成“城乡规划”,今后对用地投放、集约性及用途要管制起来。

对于包括农村甚至生态环境地区在内的非建设地区,其实长期以来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绿色空间。虽然北京近年来直接投入了大量财政建设绿色空间,但政策和措施还远远不够。

这次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划线”,把非建设地区和生态保护的地方划红线,拿出资源、工具和政策来保证地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而不是被蚕食和建设。此次规划修编不光是图上的规划,更多的是拿出政策规划。“要有很多配套政策,规划才不是墙上挂挂、图上画画”。黄艳表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