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拆迁、旧城改造、外来人口多等街道管理的热点解析
第四个问题,北京市街道管理的热点解析。这个我不一定说得那么准确,因为我本身在这方面关注比较少,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第一个我先谈谈北京城市街道办工作的特点。
第一,北京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过去是这样,现在咱们办事处还是不是一级政府,我不大清楚,应该是不是了,因为咱们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但是街道办虽然不是一级政府,但是它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责,所以它处于我们城市管理的第一线,更多的是执行市和区域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指令,这是你的工作职能。街道办所属的居委会在法律上我们是居民自治组织,但是它又承担着基层管理的重要职能。自治应该是自治,但是咱们还承担着管理职能,也就是公共职能,而且要预管理与服务之中,这是我们基层服务管理的主要的或者重要的承担者。这是咱们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特点。刚才我问了,我说咱们和平里办事处区域面积是60多平方公里,这在咱们西城和东城区里面是面积比较大的,人口咱们是十几万常住人口,这个人口不算多,因为我记得在其他区域考察的时候,一是我这个区1个多平方公里住了7万多人,就是每平方公里的密度非常高。
第二,北京的一个街道办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好象我听还有的人说,说一个街道办下乡人口就是30万,是不是指的长安区那边的街道办。那么街道办的管理几乎涉及市民生活、工作的所有方面。细小、复杂、琐碎,那么还特别麻烦,几乎无所不包。但是,我们的街道办还要与居委会一起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或重要承担者。
第三,北京的街道办辖区人口密度比较大。我们这个区我看人口密度还不算大,2万多人不到,我们二环以里有的就是六七万人,就是每平方公里六七万,那真是拥挤。而且流动人口多、成分复杂、空间拥挤,在这种情况下,它必然是一个矛盾冲突的多发,安全隐患的概率高,你不知道哪时候就出事,面临着旧城、旧街、旧区、旧产、旧房改造的这种艰巨的任务。
第四,北京城市已经和正在由单位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因为北京这种情况还特别突出,过去你无论住哪你是单位人,现在我们成社会人了,社会人主要归咱们街道和居委会来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去很多北京人跟居委会和街道打交道是非常少的,过去我在职的时候也主要是跟社科院打交道,跟地方打不了什么交道,房子是他给配的,而且一个楼内一个小区都是我们一个单位的。那么现在我们处于这种转型,而我们管理体制的改革跟这种转型不配套。我们的市民意识、市民组织、市民的素养的提高与社会的转型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不知道别人,作为我个人来说,长期在国家机关工作,我的市民意识就不高。就对整个社区的这种管理,当然我有我的专业方向,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参加那些。我们的市民组织现在也存在着很多不健全,或者不规范的地方。
第五,北京市民对公共服务有着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与街道居委会掌控的公共资源并不匹配。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我们整体上应该说还不适应这种市民的诉求和要求。我们公共服务的手段、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够达到令市民满意,或者是基本满意。有时候媒体人就用这个叫幸福感,我说你别笼统地说幸福感,那幸福感是跟他的期望值是直接相关。期望值有了,又满足了这种期望,它就有幸福感,就有愉悦感。如果他的期望值跟他的现实条件不匹配,没有满足这种期望他就愤懑,就没有幸福感。而那个期望值怎么来的,往往跟咱们舆论导向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一直说,就是说钱多不一定幸福,官大不一定幸福,这都对。但是,傻子可能最幸福,因为他没有什么诉求。所以这里边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来思考一些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