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阶段就进入新世纪,北京开始更多的融入到国际分工的过程当中,实现了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为特征的现代国际化都市的转变。所以为什么后来03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的时候,为什么在原来两个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基础上加了一个国际交往中心,这都是有它的演变的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律在里面起了一些作用。然后在这个时期里头,咱们在城市的空间发展的格局当中开始提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格局,包括六大高新产业功能区,“十二五”期间提出四个新的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格局。
这个阶段应该说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从经济总量上实行了一个大的提升,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末达到76.9,再一个从这个城市它承载的功能来看,这个城市的这种经济的专业化、国际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了。伴随这三个发展阶段,我觉得北京的城市功能布局也经历了三个变化的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多功能集中布局这么一个形成时期,对应着前面第一个阶段,建国到80年代初。这个时候这个城市的核心功能就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然后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位于二环以内,完了工业集中分布西郊、东北郊、东郊、南郊,教育科研集中在西北郊,居住跟其他的用地是混合设置的。
第二个变化的时期就是多功能集中式布局的,这对应着咱们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核心的功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然后主要的功能开始位于三环到四环这么一个区域了,原来基本上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都在二环以里。这个阶段功能变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伴随着咱们一些工业功能的疏解,全面增加了商务功能,强化了国际交往中心,商业中心的功能,这个时期朝阳,西城的金融街,海淀的中关村三大功能区形成了。而且在二环以内,主要的传统商业区都开始进行升级改造,并且商务化,而且沿三环分布了几个新型的 商业中心,这个时候居住功能开始外迁。这些功能的这些调整开始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