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2)

二、两个不容置疑

那么在新进中委学习班上,习近平同志还提到了一个观念、观点,就叫两个不容置疑。他在强调一个主线的时候,就强调两个不容置疑。这两个不容置疑,一个就是说,对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取得的成就不应有任何怀疑。因为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们的日子也是不一样的,说法也不一样,那次我在一个地方开玩笑说,“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骂娘的声音是很多的,我说为什么骂娘声音越来越大呢?关键就是吃的肉多了。过去他好不容易才吃一块肉,所以没底气,现在呢,肉吃得多了,底气也足了,眼界也开阔了,因此他知道的事也多了,所以对好多东西就有了看法了,意见就多了。

我老家是浙江的,那年我回去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原来在村里面,就觉得孩子能够到县城里上个重点中学就了不得了,结果这孩子考了重点中学了,后来就是要到省会、到杭州去念大学,到杭州大学以后,就知道要到北京来念研究生,于是又到北京了,到北京念研究生以后,就知道还可以出国去,现在就跑到国外去了,这就一层一层的来了。那么他们也就说,当年如果说,饿得要命的时候,连学都上不起的时候,他也不会有这些东西。那么人民现在的视野、看法、认识的变化,我想可能也是在这里。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1993到2013》。1993是个什么事呢?就是1993年,大家查邓小平年谱,就可以查到这一段,邓小平给他的弟弟邓垦有一段谈话,他就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不发展起来还要多。那么他当时重点是讲了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老人在“南巡”以后,他在家里想的事还是不少,他说这个世界很深刻的东西还没有被进一步发掘,实际上他提出一个问题,当时从改革开放到1993年,他看到改革开放把大家手脚放开这个路子走对了,也解决了当时很多问题,但是再往后,还会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怎么办?我想从1993年到2013年,我们就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了。现在你看,各个领域都有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也都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发展进程中间种种因素决定的。

譬如说,现在人们经常讲那个看病难,你到大医院去看,然后再去看国外一些医院,他们的大医院没什么人,不像怎们那么挤,实际上这是整个一个体系体制在变更中间出现了很多缝隙,以前在吃不饱的时候,他长病怎么办?就耗着呗,我想这是一个经济条件的发展允许他可能会来治病。另外呢,我想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又在看病难这个问题上造成很多新的情况。咱们现在演电视剧不也经常这样吗?谁长了病了,单位领导去了以后,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他,家里人呢,砸锅卖铁也要给他治病,但实际上,现代的医学告诉我们,医学领域本身有很大的不可知。我听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一个人给我讲,他说,按照他的看法,我们人可以上天,还可以到更远的星球上去,但是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就好像在大海边望着大海一样,是模模糊糊的。我上次在协和给一些科主任讲课时说这句话,弄得这些科主任都很不高兴,因为我们的科主任都是很权威的,治病都很有一下子,但他整个医学有好多问题,现在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

那么这样两个因素就造成了我们很多难题不能一下子解决,需要人们科学对待,但是不能够因为这样一些问题,你反过来就认为我们今天对中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身认识到现在退步了,应该承认有很大的进展、有很大提高,对解决很多问题的观念都是有很大前进的。很简单的一个事,就是台湾问题,原来我们对台湾是怎么看的?以前一直到江泽民的时候,在中央军委讨论的时候都还是讲,台海必有一战,就是准备要打的,是吧?那么现在,这观念就有很大变化了,我们到底怎么解决?现在你可能还是看不清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打。这个规律啊,什么叫规律?我也闹不清楚,到底什么叫规律?规律恐怕就是从大量的现象中间去提炼出来一个东西,但是因为这都是要从已经发生的现象中去提炼的,那么因此可能的概括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当年毛主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结束,以后又经过这么多年,完了以后又怎么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就觉得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就应该有个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应该在什么时候,你说他没有根据吗?他有根据,他也认为这是个规律,但这种规律本身是个什么状态,我觉得还是说不清楚。

那么我想说这个事情是什么呢?翻来覆去是要说一个意思,就是说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已经有很大进步,这是他强调的一点,他强调的第二点就是应该承认今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认识还不清楚,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强调要有个问题意识,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就是两条了,一条就是说不能否定、不能无视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第二条就要承认我们现在还有好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两句话,我觉得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体现了一个辩证法的观念。

他说这个的时候,我就想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面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绕口令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他是用黑体字来表明了不同,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辩证。那么历史唯物主义,他用黑体字来表示的是历史,所以实际上就是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念来看待问题,那么用在理解习近平关于这两个不容置疑,我想他实际上就体现了这个思想,就是说强调历史辩证法,强调在特定的条件下来分析、来看待问题。

那么我想这个启示了我们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要警惕和注意。前几年我们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我们那个中国模式就炒得很厉害,那么现在中国呢?也是受到人们很多关注的,那么关于中国模式又引起很多人争论。当时我就觉得,鼓吹模式可能不一定是个好事,而且鼓吹模式很容易被人当成一个靶子,很容易造成人们对你的误解和攻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东西。因为咱们都想,到底人家怎么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越南和朝鲜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好多人回忆也都讲,那时候毛主席不是讲要不惜作出民族牺牲来支援他们,现在支援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是见仁见智的说法。

所以这样一些情况汇集起来,又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在讲历史的时候,我们得有个历史的观点、得有个辩证的观点,要讲到各民族和谐的一面,我们也要看到各民族本身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贯彻这个观念的时候,习近平所强调的就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一种历史的观念。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